• 13

全球經濟困頓的可能原因


singlegoo wrote:
何以推斷未來人口下降?未來是多久?人口是以哪個時間點做基礎?

人壽命隨科技醫療技術進步越來越長,物資也隨科技產量提升,未來人口將要如何下降?

喔,大概 單指 台灣 吧

我知道 很多 進步、很多 提升

只是

出生率 ( 在台灣 ) 沒 以前 那麼多 是 事實

我的 上上代 有 生 8 個的

我的 上一代 記得 都 生 3 個

我們 這一代 ...? 大概 生 1、2 個

我們 下一代 ... 我沒有下一代

這樣是 人口 增加 還是 減少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喔,大概 單指 台灣 吧
我知道 很多 進步、很多 提升
只是
出生率 ( 在台灣 ) 沒 以前 那麼多 是 事實
我的 上上代 有 生 8 個的
我的 上一代 記得 都 生 3 個
我們 這一代 ...? 大概 生 1、2 個
我們 下一代 ... 我沒有下一代
這樣是 人口 增加 還是 減少

-----------------------------------------------------------------

我寫的沒單指台灣是指未來全世界各國都會面臨的問題,事實上現在就一點一點的面臨到了

只憑少子化這個議題? 你可以去看看歷年台灣人口是增加還是減少吧



電車痴漢 wrote:
不才小弟提供另一個...(恕刪)


說起這部分, 我對大賣場的崛起, 甚是擔憂
原本從工廠到消費者間, 經過幾手的運送與零售, 養活了多少的家庭
但大賣場直接從工廠進貨, 賣給消費者, 中間的經銷全部陣亡
這些人何去何從? 可省下來的成本在哪裡? 在大賣場的老闆手裡
連鎖餐飲亦是如斯, 進貨成本的壓低, 包裝高檔, 享受高利潤, 卻又是把錢集中到資本家
現在的創業條件相當嚴苛, 不加盟打不過, 加盟是當人家的風險承擔者, 卻不見得是利潤分享者
這些其實都在割稻尾, 扼殺經濟, 成就自己的王國
但現實正是如此, 如何能在如此環境中找到安身立命處, 才是你我要思考的


singlegoo wrote:
看過你寫過不少好文,所以進來推一下...也感謝分享一個好理財方法....^_^
現在的環境是全球的經濟資金人才在互相合作及競爭的,很難說你的房子,工作,就是本國人的
年輕人或是還沒成年的真的很辛苦,但是卻很少年輕人有這樣的認知,我覺得這才是這一代的障礙


謝謝支持
有正確的認知, 才有機會做正確的抉擇, 這也是我想說出來一起討論的
不要迷失在假象與人性弱點之中


lcccccccc wrote:
二房東事件
也是財務槓桿的極致
加上運用人性弱點
很是佩服⋯


財務槓桿還是要小心操作, 不求大富大貴, 只求在風雨中有個僻靜的棲身之所


rdcmd wrote:
說起這部分, 我對大...(恕刪)


其實我有一些不同的觀點
我覺得不是現在經濟困頓
而是之前一段時間太好了
大家可以想一下
全球經濟變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老實說是工業革命之後
然後再過幾十年之後又開始有電腦和internet
產生了資訊革命
所以社會就在一直進步的當中也造就了經濟成長

現在不過就是進步到一定程度
進到高原期 維持一定的水平
沒有成長的動力而已

可是在社會進步的當中
其實也造就了很多的污染
塑膠 溫室效應 家電汽車 大型鋼鐵.....
其實是應該要開始讓經濟放緩才對
因為這幾百年的進步都是以犧牲地球環境換來的
不是只有賺錢才是唯一指標



Rapproachee wrote:
其實我有一些不同的...(恕刪)


說得好, 不見得是不好, 只是我擔心是結構性的改變, 各階層的利益分配問題
另外大大說到環保議題, 個人認為, 環保是下一個經濟成長的動力, 而非阻力
經濟發展不正是要擴大支出嗎? 如果有共識, 環保是可以賣錢的, 那將是多大的商機
利用多餘的生產力, 去創造良好的環境, 去產生一個產值出來, 豈非雙贏
但如何啟動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循環向上, 恐怕是很難的事
因為大家還是選擇病了去吃藥, 災後去重建
殊不知, 往前預防也是可以的
但人性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rdcmd wrote:
說起這部分, 我對大賣場的崛起, 甚是擔憂...

大賣場本身都要面臨網購崛起所帶來的危機了.......
cckm wrote:
大賣場本身都要面臨網購崛起所帶來的危機了.......

大賣場本身都要經營網購,賺取網購帶來的商機了

然後,實體 大賣場本身 ...

變成 假日休閒去處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Rapproachee wrote:
全球經濟變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得看要從哪個角度看經濟.....

而是之前一段時間太好了

也不過幾年前,
油價飆到150美元,美國金融風暴......
再往前幾年,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

工業革命之初,就有人擔心紡織機會讓勞工失業,
結局是大家都有足夠的衣服穿,
電腦取代了大量人力,
然而卻是更多的人擁有從前只有少數人能享有的3C產品.

rdcmd wrote:
但如何啟動環保與經濟發展的循環向上, 恐怕是很難的事..

環保與經濟發展原本就是對立的事,
只能在人類可接受範圍內取得最好的平衡.

有人願意為環保放棄電力嗎?
可能不只是很難而已....

singlegoo wrote:
你可以去看看歷年台灣人口是增加還是減少吧

國內人口反轉幾年前就開始了,
新生代人口持續減少,人口數只是靠更長的平均壽命維持著,
醫療技術只能讓人延長壽命,可不能長生不死.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