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

少了業外損失的仁寶,2015股價上看30元

NB產業彼此同業間,已沒有什麼技術差異可言,全都靠殺價在搶單,誰願意賠本接單,誰就有機會得標...年年上演訂單大風吹,風水輪流轉...不能用當年的業績去推算隔年的展望.

美系品牌廠為了壓低台灣代工廠報價,會故意策略性讓訂單在不同代工廠間,年度性的大風吹輪換.幾家歡樂幾家愁.

代工廠為了搶回訂單,毛利率不斷下降,明年的毛利率恐怕一年不如一年。

NB同業間,前幾年在上海崑山,和內陸重慶四川過度盲目擴產,埋下了今日的殺機.

PC/NB代工廠因迷信於 以量制價的 costdown 哲學,大量擴產,殺價搶單,想藉手上的大單對上游的IC,零組件材料商,議價殺價,增加獲利,但殺價搶單的後果,也讓客戶與乞與求,造成淨利低落,一旦景氣不好或被同業搶走該年度大單後,就導致產能閒置和營收獲利大降,同業間彼此不計成本的殺價搶單夢靨,不斷惡性循環抓交替.

品牌廠撫殖多家代工廠,其實是有很高的品質和管理風險,萬不得已,才會轉單. 但藉調整下單比重,可讓代工廠彼此競價殺價,當主要代工廠不能配合每個季度的costdown目標,就會適度調整訂單比重,給與主代工廠警告.

大陸品牌的local king聯想翅膀硬了,有錢就讓自己人賺,聯想在中國培養筆電本土供應鏈,對台廠威脅很大..台廠過去賠錢接單,但能從零組件大額採購中議價,擠出 幾 % 利潤,聯想把零組件的指定權,採購權漸漸都拿回去後,代工廠就更難擠出錢來了.

通常非標準化的零組件利潤較好,較容易藏金. 例如外殼機構,因為一套機構模組開模費,動則幾千萬上億,一旦綁定了,就不容易被替換掉. 過去 散熱模組和 內藏的電源供應器 也是很好賺,因為他也不是標準品,需配合機構量身訂做,現在也許利潤也被壓下來了.

公司內部獲利率最高的那個事業群? 應該是CSD客服部門吧,專門幫OEM/ODM客戶作售後維修,例如華碩的筆電 平板 手機就是包給緯創作保固服務, 雖是很賺錢,但佔比不高,其次賺錢的是Server部門吧.DT雖小有獲利,佔比也不高, TV顯示部門則是處在虧損邊緣.

NB投資佔比最高,過度擴廠投資,近年受平板手機熱賣所累,獲利急轉直下,甚至虧損,吃掉了CSD,Server,DT的獲利,造成整體獲利下滑.

手機代工的利潤應該也是和NB代工一樣微薄.

apple的代工廠和 零組件供應鏈應該也是利潤微薄,apple手握大單,殺價自然毫不手軟. 你嫌代工利潤低,後來還有一堆人排隊搶著要做.

結論,不要把廣達 鴻海 仁寶 ....當成高科技電子業新貴,它們全都是在賺辛苦錢的製造業,利潤比發卡銀行,便利商店,傳統製造業紡織業 製鞋業還差. 雖有龐大的營收,盈利率卻是毛三到四,甚至 獨一無二.偶而時機運氣好時,靠業外的匯兌收益,賺的還比本業毛利還高.

相形之下,HTC手機有品牌,每隻手機的利潤超級超級高.... 問題出在它自己經營管理不善,EPS才會賺那樣少.
pqaf wrote:
NB產業彼此同業間,...(恕刪)


敘述錯誤,砍掉!
仁寶20以下慢慢買24-25以上慢慢賣

其實20塊真的很好買
去年是他最近10年來最慘的一年
經歷出脫威寶跟與華寶合併之後
今年看起來已經有慢慢復活的跡象
明年應該不會太差
個人覺得之後會漲到25塊~30之間吧
個人是有陸續投資仁寶
畢竟每年配息還滿穩的
還有它是台灣50的成份股
經歷了一堆的利空還有華映的損失

雖然11/14大跌,外資大賣2萬多張
這些股票,被誰收走了?
哇~有不少人看法跟我想的類似
雖然大跌兩天,等等看囉!
做個紀錄

我本來要接1/4

結果後來接了1/2




等待後續發展了
colonlal wrote:
做個紀錄我本來要接1...(恕刪)


殺到19.7了

短底19.6會破嗎?
幹死了...

1000張以上大戶持股 75%
阿哩..
殺誰..
這檔垃圾
真是坑殺不少投資人
金融海嘯六年多了
股價還在十幾塊
放越久套越多
0050成分股之恥
拜託快點剔除它好嗎

wgs66666 wrote:
殺到19.7了
短底...(恕刪)



其實

我在之前的20$ 上漲到30$那波有玩

不過我賠錢

我買在20.3 有開融資

後面兩三天 一次急殺 甚麼的

想好 半天的東西 一下就被恐懼打敗

變成短進短出


如果短期的話 就是Q3 人工成本這部分會降

還有 台幣續貶 用美金計價 這部分會持續有匯兌收益

這波急殺 大部分都是外資看到Q3出來預估

假設他估0.7 看你營益率那些有的沒的 怎掉那麼多 先砍再說

或許有看不見的因素隱藏吧

反正Q4見證了
  • 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