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品牌廠為了壓低台灣代工廠報價,會故意策略性讓訂單在不同代工廠間,年度性的大風吹輪換.幾家歡樂幾家愁.
代工廠為了搶回訂單,毛利率不斷下降,明年的毛利率恐怕一年不如一年。
NB同業間,前幾年在上海崑山,和內陸重慶四川過度盲目擴產,埋下了今日的殺機.
PC/NB代工廠因迷信於 以量制價的 costdown 哲學,大量擴產,殺價搶單,想藉手上的大單對上游的IC,零組件材料商,議價殺價,增加獲利,但殺價搶單的後果,也讓客戶與乞與求,造成淨利低落,一旦景氣不好或被同業搶走該年度大單後,就導致產能閒置和營收獲利大降,同業間彼此不計成本的殺價搶單夢靨,不斷惡性循環抓交替.
品牌廠撫殖多家代工廠,其實是有很高的品質和管理風險,萬不得已,才會轉單. 但藉調整下單比重,可讓代工廠彼此競價殺價,當主要代工廠不能配合每個季度的costdown目標,就會適度調整訂單比重,給與主代工廠警告.
大陸品牌的local king聯想翅膀硬了,有錢就讓自己人賺,聯想在中國培養筆電本土供應鏈,對台廠威脅很大..台廠過去賠錢接單,但能從零組件大額採購中議價,擠出 幾 % 利潤,聯想把零組件的指定權,採購權漸漸都拿回去後,代工廠就更難擠出錢來了.
通常非標準化的零組件利潤較好,較容易藏金. 例如外殼機構,因為一套機構模組開模費,動則幾千萬上億,一旦綁定了,就不容易被替換掉. 過去 散熱模組和 內藏的電源供應器 也是很好賺,因為他也不是標準品,需配合機構量身訂做,現在也許利潤也被壓下來了.
公司內部獲利率最高的那個事業群? 應該是CSD客服部門吧,專門幫OEM/ODM客戶作售後維修,例如華碩的筆電 平板 手機就是包給緯創作保固服務, 雖是很賺錢,但佔比不高,其次賺錢的是Server部門吧.DT雖小有獲利,佔比也不高, TV顯示部門則是處在虧損邊緣.
NB投資佔比最高,過度擴廠投資,近年受平板手機熱賣所累,獲利急轉直下,甚至虧損,吃掉了CSD,Server,DT的獲利,造成整體獲利下滑.
手機代工的利潤應該也是和NB代工一樣微薄.
apple的代工廠和 零組件供應鏈應該也是利潤微薄,apple手握大單,殺價自然毫不手軟. 你嫌代工利潤低,後來還有一堆人排隊搶著要做.
結論,不要把廣達 鴻海 仁寶 ....當成高科技電子業新貴,它們全都是在賺辛苦錢的製造業,利潤比發卡銀行,便利商店,傳統製造業紡織業 製鞋業還差. 雖有龐大的營收,盈利率卻是毛三到四,甚至 獨一無二.偶而時機運氣好時,靠業外的匯兌收益,賺的還比本業毛利還高.
相形之下,HTC手機有品牌,每隻手機的利潤超級超級高.... 問題出在它自己經營管理不善,EPS才會賺那樣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