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討論大戶條款

其實財政部長真的只是負責搞稅,他只要確保一件事。稅基不要因此損失更大。
如果連他作到這點把握度都不高,也只是浪費社會資源去成全這些人的歷史定位。
中實戶衝來衝去一年交易金額也都應會超過十億吧,現貨交易少了跑去衝期貨....是利還是弊?
跟贈與有什麼關係? 不解
jagger. wrote:
※請勿謾罵,用真誠來...(恕刪)
政府應該是把量給做出來,才能得到更多税收,例如減少交易税,鼓勵多買賣,買賣越多,我在給你折扣!為了大戶條款,現在搞到都沒量了,連交易税也少收很多!

jagger. wrote:
也就是超過十億以後,每五張大立光進出一次就要被課一萬以上,如果沒賺錢呢?


不是可以選核實課稅嗎

國稅局:
個人如不同意國稅局依設算課稅規定計算出的應納稅額,欲採核實課稅者,
則無須繳納該稅款,惟應就全部的股票交易核實計算證券交易所得額,按
15%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於辦理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時,合併報繳。
其實我傾向於陰謀論
阿扁時代廣開金控大門 最有名的就是寶來白家 加上大學的普及 把台灣的銀行證券保險這方面搞的過度膨脹 銀行證券保險搞的比7-11 全家 萊爾富都還要多
證所稅看似要打有錢人? 其實不然 根本就是要讓我們目前台灣的金控亂象自相殘殺最後合併 回到以前少數壟斷
不管交易制度健不健全~
不管交易資訊透不透明~
散戶永遠很難賺到錢~
原因就是永遠認不清楚事實真相~你以為讓你套住賺你錢吸你血的是誰啊~
其實大戶條款本來就與你無關,你不過就是被套個幾萬幾十萬或就是幾百萬~但
如今卻搖尾乞憐變成想透過協助這些讓你套住的真實大戶~
試圖幫他們一起吶喊來降低他們所有戶頭因每日頻繁買賣作價所累積出來的增額稅負~
而且你放心即便你協助他們砍掉條款後一樣還是要殺你的股票來賺錢的~

大家都想維護自己的利益沒錯~
但是卻搞不清楚你的敵人是誰~
觀念沒變~你幫完他之後你一樣還是會賠錢的~

我只想問每個撻伐大戶條款的人~
請問你是真的知道大戶條款的內容嗎?
之前還被一個人吐槽說賠錢還要繳稅,原來我是這樣看事情的....
我是不好意思砲他說原來你是連事情都搞不清楚~
絕對沒有那種說賠錢了只因賣出超過10億卻還要課稅的情況@@

甚至很多議題每個人都是專家都想發表意見~
結果就會看到明明什麼都不懂卻也用我想我認為來發表的內容~
所以明明就規範的很清楚的東西卻也能多出各種不同的意見~

請清醒一點吧~沒有正確的觀念不但不會成功且只會讓自己身陷困境的~





jagger. wrote:
※請勿謾罵,用真誠來...(恕刪)
Brian CY wrote:
不管交易制度健不健全...(恕刪)
我們的看法是台灣的證交稅已經包括證所稅,要課徵證所稅就要降低證交稅,不然這是加稅,不是政府口口聲聲的租稅正義,政府預算缺口,首先是要刪減支出,再來就是增加房地產資本利得的稅負,資本市場加稅是最後的選項,因為必需考慮與其他國家的競爭力,否則資金流出是必然的,畢竟資本市場是企業籌資的重要管道,將資本市場搞到奄奄一息,將減少未來的稅收與工作機會,我們不反對稅制改革,但是反對假藉稅改之名加稅。
想想以前台股在8~9千點 成交量是多少?
而現在是多少?
政府的角色是做莊
那請認真的做好
股市如果沒有流動性
那台灣的股市就無籌資的能力
如果大戶不玩了
會有飆股嗎???
散戶有能力拉抬股價嗎?
試問 如果不幸被言重
明年成交量只有500億
誰要為這錯誤的政策負責
真是開玩笑
治國如兒戲
台灣的交易稅千分是三
在世界各國來說是重的
現在投資美股 歐股 港股 新股 陸股 困難嗎???
我想錢出去了!!!
要他立刻回來 不太容易
一個政策出來希望他是永續的
不要朝令夕改


不管是大戶條款或者是股利扣抵折半
我只知道一件事情 如果不確定後果
不做比做還好
假設 如果大戶真的因為大戶條款跑到國外投資
那真的會因為取消大戶條款後回來?
我不相信
都已經跳出去 熟悉新市場了 還回來給你宰?
要碼就是給出好的條款誘惑他們回來
要碼就是把不足的稅收從走不掉的散戶身上挖
你覺得政府會選哪一個?
人為刀俎 我為魚肉 奈何 奈何...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