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怎沒人討論今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的經濟看法

羅美美1971 wrote:
阿共講話大聲就大聲咩,我對台灣還是有信心,不要小看台灣人那種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能力。...(恕刪)


  我講的倒不是這個,而是指外資對長期駐地的態度。連香港算中國收回了,照道理政治前景比台灣更確定,外資的亞太總部求安全的為何往新加坡搬?我指的是這點,這點不改變,連香港都困難了,台灣更不容易。因為不怕在中國勢力內的風險的就把重心往上海搬了,Google在中國被打壓後逃往香港也只是暫態,後來data center蓋在彰濱,畢竟對Google來講,資訊內容有跨洲備份,機器隨時可丟掉不要,只要在被實地佔領前一個命令全部徹底清光硬碟就好,其他廠商不盡然如此,這是現實問題。

pineman wrote:
  我講的倒不是這個...(恕刪)


你怎麼知道台灣跟大陸私下有沒有擠眉弄眼??最近不是也有個議題,北極因為融冰,極可能海運界會出現一條新的北極航線,可大幅縮短亞洲到歐洲的航行天數10~15天,你要是船公司,當然讓船往北走不往南走阿,到那時,東南亞的轉口貨運優勢將完全喪失,新加坡就吃屎了,台灣海峽可就走路有風了。世事真的難料阿!!!

羅美美1971 wrote:
你怎麼知道台灣跟大陸私下有沒有擠眉弄眼??

  馬政府可能有,我不懷疑,連阿扁都曾抽出字條。但是阿共也換了新領導人,我個人還不清楚他的班底對台灣發生政黨輪替的態度,只知道目前事前一樣在發恐嚇新聞。

羅美美1971 wrote:
最近不是也有個議題,北極因為融冰,極可能海運界會出現一條新的北極航線...(恕刪)

  目前北極只是在最熱的夏天快要沒有浮冰,一般公司不會為了半年的生意改變營運模式(兩套營運模式的成本恐怕更高)。要是北極到冬天都沒冰,我個人是覺得應該要先擔心陸地被格陵蘭和南極融冰水淹的問題,而不是高興有新航路。

PS: 這篇是上個月最新報導資料,http://technews.tw/2014/09/02/myth-of-arctic-meltdown/  用「北極 夏天 冰」搜尋還有好幾篇,請自行參考。
小弟插播

論航運股


目前來說是很好啦,畢竟制裁俄羅斯以後,石油大跌。

但是台灣有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儲備石油?

會不會跌到十美元一桶??




但是航運股為什麼沒有在股價反應利多??

大勢所趨,這是一個交易市場,被空單砸市,金融流氓翻桌……該上的都先下了。


我們散戶現在的策略就是找低價承接,然後耐心等待。(任何類股)



至於北極融不融,有沒有極地航道?
日本、俄羅斯能不能獲利?
日本正在打造宇宙電梯,有一部日本卡通有提到,現在快要實踐了。


最近地球的溫度是受到太陽風暴的影響,十一年極大期,跟股市崩盤的週期差不多XDDD
天氣是極冷極熱,但還沒有脫離農民曆可推測的數千年統計學,所以不用擔心末日。


但以期貨而言,航運股的確是潛在著大利多的空間。
目前反應的波動都像是被打壓著,沒出現big bang。


一方面來說,下一個世代的佈局就是所謂的宇宙佈局。
宇宙食品將會由冷凍食品進化。

說句難聽的,不會融化的冰淇淋,還是可以加熱的冰淇淋……最終都會被歸類為宇宙食品。(現在是歸類黑心食品啦)

問題是生技方面能不能有轉基因食品可以改變人類的壽命與輻射代謝能力,而不僅僅是改變口味與食量。


戰爭、貧窮、疾病、死亡,四騎士降臨,一切徵兆都會陸續發生。
末日只是新世紀的開始,就像股市崩跌後,就是最佳的進場時間一樣。


經濟學者慢慢研究。

俺們繼續在數字上討生活吧!

economic wrote:
2014年諾貝爾經濟...(恕刪)

因為,,那跟閒聊比較有關係,跟投資沒啥關係,,,


沒聽過,那個國家請經濟學得主,去當經濟部長,經濟就大成長,,,,,,
難道全世界的領導人都是笨蛋嗎? ?偌貝爾若好用?為何不用??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若是皇帝,你會請諾貝爾得主當經濟部長嗎??? 我想若我,我會幫他立廟,供起來,鼓勵大家向他看齊,多努力,,比較實際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女人的裙長幾年流行長的,過幾年流行短的
貧富差距大時, 反壟斷與控制就會流行, 新興市場當道時就流行自由經濟, 擴張等等

我們其實不太了解的是, 網路時代因為跨國商業變更複雜, 控管更難定義. 他對公共政策的影響面有多大
這個獎本來就是在選有關錢的嘴砲王啊!如果你當真,鐵定死的慘!!!
雖然對於經濟不了解 非專長 我只是混水摸魚的

但是還滿希望自由經濟學派可以不要成為主流

台灣的主管機關 可能也搞不懂經濟 所以都跟美國走

但是自由經濟的結果 就是變成富人越富 窮人越窮

然後政府所有措施都已滿足富人為主 根本失去了政府應該要照顧人民的目的

雖然不懂這次得獎者的看法是什麼

但是希望自由經濟可以改變成 某種程度干預的經濟

可能因為我是非富人的那一方(左翼) 所以當然看到政府幫有錢人賺錢 會很不爽了~

樓主自己的看法又是?

economic wrote:
2014年諾貝爾經濟...(恕刪)
Richard Chou wrote:
我們其實不太了解的是, 網路時代因為跨國商業變更複雜, 控管更難定義. 他對公共政策的影響面有多大...(恕刪)


今年的經濟學得主,你提的問題,就是他要談的。
對於跨國企業,貝有超強競爭力的公司,應該要如何加以管控。
他的論文,重點不只在如何管控,而是提出管控是如何的困難,不同產業的特質,用同一套管控模式可能會製造出來的問題。所以如何去深入了解每一個企業的競爭方式,然後綜合探討,利用一些工具如博奕論,去找出一些比較可行的辦法。

現在的問題,不是這些經濟學家嘴泡,而是政府無能,只會嘴泡。民意無能,只會嘴泡。
就算有些經濟學家可以解決問題,但當政者也不知道是那位經濟學家有那個能力,就算找到了,也談了,但也無法了解經濟學家的整体思考架構。就算官員程度高,知道經濟學家的方法,也知道方式可行,但也一樣是空談,因為好用的方法,通常得不到民意的認同,擋不住民意代表的口水之爭。

德法求助學者,避免失落十年
這個在台灣看不到。
因為跟本不曉得有沒有學者了解台灣整体的政經的問題。
官員跟本不知道那個學者最能看清問題。
官員也不可能求助於常常反對他的政策的學者。
官員就算求助也沒用,因為跟本程度不夠,有聽沒有懂。
懂了也沒用,也阻力太大,施展不開。


不是學者沒用,而是我們自已程度不夠。
德國的競爭力,建立在實務經驗跟學術比較能夠契合。這個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






股海神經 wrote:
不是學者沒用,而是我們自已程度不夠。
德國的競爭力,建立在實務經驗跟學術比較能夠契合。這個境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


在科技與產業的結合上,我們需要學者還是研究者?


學者可以幫人民加回應有的薪水?

不是看不起經濟學者,而是他們書都不一定教得好?

教出來的學生都在做什麼?

對社會有什麼幫助?

對產業有什麼幫助?

對國家有什麼幫助?

對人民有什麼幫助?


為啥台灣學者經濟領導這麼多年了,卻是不見對人民有利的事情?

反而長期出現黑心食品事件?


因為學者的領導位子是拿來愚弄百姓的頭銜。

例如:我是法學博士某某某,這次出來競選………(這樣就嚇人了?)



不是不想關心這些學者……而是他們說話的會在幾百年後得到證實,但是我活不了幾百年來證實。

小市民就短視『盡力吧』。這些理論者也不會照顧到所有弱勢者,只是挑幾個表明立場罷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