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理專不告訴你的祕密十八 高收債最後的華爾滋 (2015/07/28更新)

我非常同意您說的基本面

但是您的分析在南非幣落底之後,準備反轉向上的時間點

才有可能賺到錢
(只有這時您說的價值才被市場認同,低點是主力買出來的)

請問您從那裡分析出來這裡是低點?

目前投資南非幣的除金融海嘯低點買入

加計息之後是賺到錢的,其於全數套牢

金融市場的衡量對或錯的方式很簡單

賺錢就是對的

(南非幣給我的感覺就如同當年的世礦.綠能.2498.3622)

所以您現在的分析在過去,是長期套牢的

南非幣兌台幣是從

5>4>3>2.8

總之結果出來就知道了



股海神經 wrote:
南非幣來到歷史低點,...(恕刪)
wishwind999 wrote:
我非常同意您說的基本...(恕刪)


等待吧,
等待中國原物料需求回穩,礦價回穩。 (至少等待止跌)

南非出口低落,造成經常帳逆差惡化(經常帳/GDP=-5.8%),等待資金撤出回穩,匯率止跌點到來。
什麼時后到,我也不知道,
現在是不是最低點, 大家都不知道,但確實是相對低點,又有高利差多一層保護。
相對低點,少量買進,合情合理。

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south-africa/indicators

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south-africa/current-account-to-gdp
熊抱三兄弟 wrote:
我的看法是資金配置好,跌就買...(恕刪)


推資金配置

個人過去習慣, 買一份南非幣, 澳幣或人民幣, 就一起買一份等值的美金
後來覺得美金太多, 認為人民幣資產要增加, 就修正為, 買一份南非幣或澳幣, 就一起買一份人民幣, 美金就改看匯率加碼

南非幣, 澳幣和人民幣都能買到高息商品, 上個月僥倖南非幣和澳幣計價的高收益債基金賣在相對高點, 利息和價差都賺 , 現在都放在定存, 準備等美國剪完羊毛, 再進場買這兩幣別的高收益債

wishwind999 wrote:
大家是否仍然記得,我...(恕刪)


每隔一陣子就發個月經文一直說高收益債快倒
但是過沒多久又攀上新高

yoshi12878 wrote:
每隔一陣子就發個月經...(恕刪)



也許不會倒
但想不出來為何要玩
只有call
沒有put
不平等的遊戲
高收債報酬率勝股市嗎?
為何不直接選費用率更低的股市etf?

簡單易懂的分析,希望有緣人能看到........

恐怖的不是 M 頭,而是國人佔基金的比例...........
AMD_Hammer wrote:
也許不會倒但想不出來...(恕刪)

以個人而言,
因為小散戶買不起債券,所以買些債基。
因為頭腦簡單,工作很累,不想再搞海外開戶、退稅的問題了,所以買些債基。
因為台股買很多了(含ETF),所以買些債基。
這樣很奇怪嗎?
樓主上一篇寫的不錯,這一篇的部分,個人有些建議給樓主參考:
一、債券的殖利率 不等於 債券基金的配息率
此12%跟彼12%是不一樣。
二、債券不等於股票,不適用所謂的M頭,樓主以勝華為例,那麼榮化三的情形?
三、高收益債跟吸金公司詐騙集團不一樣,不建議以「PS:你要他的息,他要你的本」來形容。
四、X幣對沖(避險)的基金,會受到對主要貨幣匯率升、貶值影響,如果沒有對沖、避險兩字,則該基金換算回台幣的金額會差不多。(即另一種計價幣別跌時,則淨值會以漲反應)
五、高收益債基金 跟高收益債不一樣,也就是說 高收益債券基金不等於 垃圾債券基金,高收益債券基金的債券組成含有AAA級以上債券也不少。另外B級的公司也不會因為升息就倒。例如台灣很多銀行所發行的債券評等就是B,這些銀行獲利不錯、會倒嗎?高收益債要跌40%除非一大堆公司要倒了,如果只是因應投資人的贖回(如PIMCO基金的投資者近期大量贖回影響債券殖利率變高)這種,就不會讓債券基金跌40%以上。



------------以下題外話---------------------
想要投資債券基金,
下面因素影響最好了解一下
債券的流動性
投資區域與匯率的關係
政府債、高收益債、國債等等有什麼不同,又是投資於什麼樣的公司或政府所發行的債券上
信評的影響
加上最近有關pimco的新聞
都去了解一下
最後,再把公開說明書看清楚。會比較好!

2008年前,最熱門的聯博高收益債券,配息率約6%,2008年金融海嘯後配息率曾高達12%。
這麼高的配息商品,可是大部分的人卻不敢買
那又為什麼配息率會這麼高?
因為金融海嘯,讓歐美國家銀行等出現流動性風險~股市大跌~
主要投資人為了需要資金,於是贖回債券基金,或是在債券市場以較低的價位賣出所持有未到期債券。
而債券基金的淨值又是由所持有的債券去計算現值
致基金淨值下跌,但債券的配息不會因為這樣就配息變少,故讓配息率不斷提升
(原本價值100元的債券每年配5元,跌到50元就可以買到該債券,這是配息率變高的主因)
後來又出現連鎖效應,原本不受影響的投資者,發現原本很穩定,價格波動小的
債券不斷下跌,於是恐慌跟著贖回,造成淨值跌不停。
債券最主要的風險來至於違約,也就是那間發債的國家、企業倒了,還不了錢了~
如不久前的阿根廷倒債(他不是第一次了),國內所發行的債券基金就至少有8檔投資該區域比重高於2%~
而這些債券基金在倒債後沒幾天,淨值就會直接掉4~5%。(未來還要看這些倒債的錢有沒有辦法拿回來,如果可以拿回來,淨值還是會反應回來)
其實金融海嘯發生的時候,倒掉的公司也不少,這也是讓很多債券持有者當時不敢買債的原因。
再來講債券的高配息:
而不同國家的公司債利率不同,綜合起來的配息率就會很高,
例如當時的澳洲、人民存於銀行的利息就高達8%,相對的澳洲的企業所發行的債券利率就會高於8%~
即使你不是買債券基金,而是在澳洲買當地公司發行的公司債。
當澳幣貶值了,你債券到期贖回的錢也會跟著受到影響而減少。
這也是債券與匯率的關連。
其他如連動債、延伸性金融商品就更深入了,目前有些債券基金為了追求高報酬,有將配息投入延伸性金融商品,而這種債券通常都會有配息來源可能包含本金。更進一步的講解請自行看書,因為扯到的金融商品很多,也複雜。
至於什麼是 x幣對沖 x幣避險, 公開說明書都有詳解自行查閱。

以個人而言,
因為小散戶買不起債券,所以買些債基。
因為頭腦簡單,工作很累,不想再搞海外開戶、退稅的問題了,所以買些債基。
因為台股買很多了(含ETF),所以買些債基。
這樣很奇怪嗎?
wangxyz wrote:
以個人而言,因為小散...
(恕刪)


複委託也很簡單吧
根本不能退稅
所以也不用煩惱了
能退稅,但可以自己放棄自己的權益
竟然也被說成缺點?

10萬保費就能買躉繳儲蓄險
本質就是零息債券
台幣,美金,澳幣都有
保守債不如儲蓄險,還多保險安定基金保障
高風險債又不如股票etf

AMD_Hammer wrote:
也許不會倒但想不出來...(恕刪)


JNK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