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ding@home wrote:台灣法令才是阻礙科技...(恕刪) 就是台灣亂七八糟的地方啊也是根源最亂的地方一個好的“立法”委員 是選不上的因為跑婚喪喜慶的立委才選的上啊這樣就變成劣幣驅逐良幣最終就是看到立法院這樣子
沉默的企鹅 wrote:其實臺灣最適合做與大陸互補的事業,互聯網也是一樣...(恕刪) 台灣人不就最怕這件事? 互補一段時間後, 先不管被幹掉的風險, 成為共生團體等於是被扣得牢牢地,所以說什麼也不願意互補
phy12345 wrote:迅雷已經建立起"PB"單位的資料庫...(恕刪) PB 對大網站是入門等級。之前discovery(or ngc?) 有播Google專輯。有個剛進Google沒幾個月的菜鳥受訪說,他進去沒多久,就被指派做個研究,然後對部門同仁報告。他報告完才發現他的用詞「這個的儲存空間需求不大,大概只需幾個PB即可(這裏寫的文字和節目字幕不會完全一樣,但大意如此)」裏的單位在Google內是人人習以為常,但這是他還沒進Google時所不能想像的。
一看就知道作者對台灣的網路發展不瞭解了。記得當年的『奇摩』嗎? (被yahoo買走的那個,現在已經清除台灣人對奇摩搜尋首頁的依賴,你知道當初yahoo來台開創搜尋網站慘遭滑鐵盧嗎??就是奇摩做的。)記得pchome嗎?原本是搜尋網站,但是永遠都書給奇摩,跟yam(蕃薯藤)在一個等級而已,但現在呢?pchome 走出自己的路,搜尋只是他們公司的路牌而已,是個殼。 本質上,pchome就是已經成長唯一個全球性的購物網站。 加上購物接那些,讓他們公司不斷吸收資金來運轉與獲利,交易手續費、物流手續費、平台租賃費……等等,一個阿里巴巴級的架構在pchome都看得到。唯一可惜的是,pchome的經營人還沒有馬雲這般魄力,也已經是很厲害了。yam,蕃薯藤,創暫時候比較接近於學術定位的搜尋網站,進年來已經很少人使用了,至少我連搜尋也很少看到yam的網址。如果有一個有魄力的經營者介入,相信yam這個老品牌也有崛起的一日。然後是華碩等等大公司也陸續經營著雲端儲存空間,這難道不是一種對於未來技術的資本投資嗎?台灣在互聯網企業的根基上並沒有輸人,只是台灣人口少,要衝出全球不容易。這也表示一件事,也是政府與各界大老心理想闡述的一件事。目前在台灣這些『強力站點』看起來都很弱,你們如果有創意,也是有機會被收購的,請不要吝嗇開創企業的任何機會,請不要放棄創意實踐的任何機會……在台灣,最需要的就是付諸實行的人。只要有一個金點子,要超越pchome不會太難。難的就是找到pchome這個等級的投資金額。PS 7net都跳下來做網購了,興奇購物網被yahoo收購了,誰會是下一個興奇購物網? 誰會開創屬於台灣的臉書??
ocean6570 wrote:在下199x年就已經...(恕刪) Y2k 左右. 那請跟我說當時有哪一家公司作的出 hot swap 的網路模組?! 也好讓我增長見聞一下. 方便透露你在哪家公司服務嗎?heliboy wrote:可能你運氣太好, 碰...(恕刪) 這個"盧蛇"如果現在還沒離職, 薪水輕鬆破百, 配股另計. 當時他們可以光靠賣網卡就養活一家幾十人的子公司, 現在的年輕人搞不好還沒看過網卡咧.
你嘛拜託幫幫忙Hot Swap 這詞不是只有網路設備才有的專有名詞 !!在還沒Datacom 網路佈建完成年代 ,Telecom 設備早就就有Hot Swap 了 .當時很多datacom 的know how 是從telecom 轉變過來的 , 差別在於一個是packet 一個是TDM .Cisco 哪一年進入台灣市場你知道嗎 ?至於你說的那位工程師連Hot Swap都不知道 ; 只能說當時是IT業菜鳥.是這個大頭 wrote:Y2k 左右. 那請...(恕刪)
不好意思,我說話比較直,如果發言太直接,多多包涵...從這篇回文者的回答,可以看得出來,台灣人的一些保守無法突破的性格例如這句話"企業的重點在於生存...這句話的意涵其實就是打保守牌說直接點,如果每個企業都這樣想,說難聽點根本不可能有像樣的創新出來還有人提到台灣奇摩或無名小站的失敗,因為這些公司失敗了,所以就不該在投入了...這其實又可看出台灣人的性格,就是不夠大氣而且太多人以為我提的互聯網時代是指網站....其實我指的更是一種平台(platform)的創新概念我為何會發表這樣的文章...不好意思,我提的事,我自己都台灣試過所以我敢說,我的看法,目前台灣的創投,我至少認識超過15家為何認識??我也花了一年整理BP去報告過...資金跟對方談需要3200萬台幣的啟動資金,最後對方只願意給450萬?!還丟下一句話,我們基本上是不給early stage錢的後來我的團隊,在美國找到錢,拿到約300萬美金(9000萬台幣)不過後來這團隊跟我理念不同也拆夥了,當然這是後話了,我也離開那團隊有朋有找我去香港弄Hedge Fund,但我依然對平台創業很深的興趣我說出上面發生的事實是,我經歷過長達一年半的要錢創業.啥都碰過...我知道對很多台灣人來說的創業就是開家飲料店,開家麵店,這當然也是小創業,風險也較低,但如果沒有人願意在平台這塊努力...台灣永遠只能代工...我連紅杉創投,都去談過...有興趣可以去研究紅杉創投的規模創意很重要....但沒有錢,啥屁都沒用互聯網平台的確不容易成功,但只是因為不容易成功,就不敢去嘗試,這真的不是我的人生哲學不過這應該脫離99%一般台灣上班族的常識了,但如果沒有多幾個像我這樣笨願意去創業的人存在,我真的看不出來台灣下一波的榮景在哪
ocean6570 wrote:你嘛拜託幫幫忙 Ci...(恕刪) 既然你的資歷比我還深, 就請教你一樣的問題吧. Y2K 時有哪一家國內網路設備商有 hot swap 的技術? 又 Cisco 是幾年進入台灣的跟本議題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