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有關6184大豐電

剛剛查到了這一筆12億可轉債的去處了,準備購併台灣數位寬頻(原海山有線電視),一股換一股+13億多的現金,預計年底生效,到時候會發行5.8億新股,也就是股本會增加5.8億,這樣一來轉換價格應該會重新計算,我不懂計算公式,或許樓上K大可以幫忙算一下,看到底轉換的機率高不高。

我想大豐電為了這個動作應該佈局已久,買地蓋新大樓應該也是為了這個理由,不過我看了一下台灣數位寬頻的營運,基本上經營績效跟大豐電差不多,兩者合併就是把規模擴大而已,也談不上成長,畢竟月費也不可能漲,用戶也不會有新增的了,真正可能的成長應該是來自寬頻上網,這部分難度頗大,因為既有的競爭者固網業者太強了,我想合併完後,獲利增加但是股本也增加,EPS應該還是差不多。

大豐電還是個定存股的好標的,只是我賺太多了,逢高調節減碼換股而已,等明年後一切底定(可轉債、購併、費用),我還會再重新評估的。
大豐電視4月獲利下滑 1-4月自結EPS 0.82元 (鉅亨網 2014/05/27 18:31)
大豐電視經營觸角將由新北市深入北高兩大都會 (鉅亨網 2014/05/13 09:44)

佈局新點一開始需要佈線以及建置成本,
去年大豐電新北開始建置其它區域的纜線,
今年開始要進軍高雄,一開始的佈線以及機房建置成本又得花不少錢,
換言之接下來一兩年獲利都不會太好看。
如果將來不會更差
一時下跌反而是好事情
撿便宜
只不過擔心MOD之類
是否會搶了客戶
刪...刪...刪...刪...刪...刪...刪...
灰狼01 wrote:
轉換債對小股東是好是壞,立場不同,但對小股東而言應是不公平的,承銷過程及每單位門檻就是。

銀行三年期的定存利率1.425%,保本保息,
中途隨時可以解約,不但保本,還有些利息可領.

一張可轉債10萬元,年息只有區區1.9%, 鎖定三年...
如果要提早脫手,還要在公開市場極低的成交量下,可能以虧損本金方式離場.
這樣的發行條件,就算讓股東無限承購,
我個人是認為不會有小股東想要,因此不會有所謂的不公平.

至於門檻, 一張普通股市價5萬多元, 一張可轉債10萬元(總價不到兩張普通股的價錢),
對於小股東來說,會是很高的門檻嗎?
如果10萬元會是高門檻,恐怕也做不了大豐電視的小股東,最多只能買一張.

灰狼01 wrote:
查一下6184跟"台灣數位寬頻"是同一負責人,各位認為會有甚麼問題該考慮?
以小股東的立場,我會趁現在股價先退出。。

不是只有大豐電視是這樣,多數地區都是這樣,長年都是如此,這是一個常態.
台灣數位也一樣是大豐電視的大股東.
我所住的區域這裡,兩家有線電視公司的地址在同一棟樓的不同樓層.
同一組服務員為兩家不同公司裝機.

過去NCC規定同一區域要有兩家有線電視服務商,要有競爭.
然而,同一區域的兩家公司互相投資,大家共同經營同一區域,利益共生.
但是依NCC規定,大豐電視不可獨資擁有在同一區域營運的台灣數位寬頻.

現在法令放寬,可跨區經營,不限家數,原區域會有新的公司進來競爭,
該區域不再只有大豐與台灣數位.
因此,新的法令規定造成了新的環境,大豐電視可以同時獨資擁有大豐電視與台灣數位.

我是覺得以大豐電視的低負債比,董監持股的高比率,從不向小股東伸手要錢,年年派息,
它是會想把公司做好,經營層的利益是與小股東們綁在一起.

我覺得不要以一般不同公司的購併來看. 我個人認為它們原本就是同一個團隊.
名義大豐電視與台灣數位,本來就是在同一區域營運,互相投資,互為對方大股東,
近乎同一套人馬.
過去法令不准,現在只是法令開放,透過合併,做一個整合而已.
不再需要找會計師做兩套帳本,營運規模大了以後,與頻道商議價籌碼多一些,成本節省更多.

不過,它的缺點就是成交量極小,股票都鎖在大股東與投資人手上.
合併所增發的5.8萬張新股,我個人也認為只是回到原投資團隊大股東手中,
不會流入公開市場賣出.
可轉債的特性在於債可以轉成股,而這裡面就提供有心人上下其手的空間,譬如說引進特定資金來稀釋原始股東的權益,假如照樓上灰狼大所說,這兩家第四台基本上就是同一批人,那吃下可轉債的很有可能是大股東,那到期會不會轉換呢?我覺得可能性很大,要不然明年大豐電拿得出12億來支付嗎?

又有可轉債,又要發行5.8億新股,我覺得太複雜了,讓我無法評估我原本的股東權益究竟會變如何,我的投資原則就是,看不懂的我就不敢持股太多,所以先減碼再說,手上留個10來張靜觀其變,當然合格的經營者會以股東權益為優先考量,不過大豐電的經營者在我心中的分數還不夠那麼高,等一切底定後再說。
ejan1969 wrote:
假如照樓上灰狼大所說,這兩家第四台基本上就是同一批人,那吃下可轉債的很有可能是大股東,那到期會不會轉換呢?我覺得可能性很大

我不知道可轉債在誰的手中.
可轉債對外發行,散戶也可以買,每天也都有個位數的張數掛進買賣,這些全都是散戶.
如果覺得有賺頭,今天沒有成交量,不過最低賣盤是104.85(104850)元就可以買到5張.

但公司已經是大股東以壓倒性多數的股權在控制,
它又何必再透過可轉債增加這樣一批持股呢?

公司股票面額10元,淨值不到22元,
你是擔心大股東以一股68.15元的價錢,向自己控制的公司買入市價只要50.5元的股份嗎?
這樣一來,這本帳我還真算不來,大股東在公司的權益有增加嗎?


大股東就好像是做慈善事業一樣,把自己私人的錢無償捐給公司,
小股東應該大喜與高興才是.
原本的12億元是負債,一下子以68.15元的價格換成普通股,
公司帳上的資本公積會多好幾億元,淨值會大升
. 噗!
ejan1969 wrote:
可轉債的特性在於債可以轉成股,而這裡面就提供有心人上下其手的空間,譬如說引進特定資金來稀釋原始股東的權益

公司有壓倒性多數的大股東如果要增加自己在公司的利益,何必這樣麻煩要弄什麼可轉債呢?

它就會辦現金增資,以低於市價的方式,認購新的現金增資股就好了啊!
連你都說你覺得現金增資好過發行可轉債,不是嗎?

大股東更喜歡,它是最大股東,可以認購數最多,小股東認購的少.
甚至有的小股東沒錢認購,大股東也可以吃下來,這樣才有達到增加自己權益的目的.

再不然,更狠一點,就是弄一個私募.
自行洽特定人,自己弄一個新的投資公司,以面額10元去向公司認購新股.
這樣才有賺到錢,以極低價格來增持自己的權益.

以極低價購新股,增加自己權益的大股東,攤薄小股東的情況所在多有.

但以離譜的高價,透過可轉債向自己控制的公司認購新股,把自己的錢注入公司,
提升小股東的權益,這樣犧牲自己的大股東,我還真沒見過.
其實我比較在意這些獨立系統業者日後與MSO的關係,是大家井水不犯河水,默默賺就好,還是會有大吃小的購併機會?亦或是互踩地盤拼殺價競爭?
除完息也是不太動
大概就這個價....
Katong wrote:
銀行三年期的定存利率...(恕刪)
keelong wrote:
除完息也是不太動
大概就這個價....

六月份在討論時,股價約是50-50.5左右,除息前已達52.70.
除息以後,又漲了1元+可扣抵稅額.
六月份抱到現在,是可以賺到2.5股息+1元價差+可扣抵稅額

我是覺得爆發力是不會有,但是成熟的產業,獲利是相對穩定.

我今天出脫了一半持股,共11張.
想趁美元兌台幣走低,籌錢換一些美元.
過一段時間如果回落到50左右,我會再籌錢買回來.

此股最大缺點就是成交量少,幾乎每一檔買賣張數,都是個位數.
要一次賣完10張,可得要往下賣2-3檔價位.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