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房市泡沫中
2014-06-06 15:21:16 | 來源:新華網 | 編輯:付希娟
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從2011年6月末的0.37%,攀至今年4月末的4.69%,三年暴增12倍,目前仍在高位運作。同時,企業資金面緊張,資金鏈、擔保鏈仍未解套,大量資金沉澱在房地產上
溫州民間金融危機三年,也是當地銀行業貸款不良率不斷上升的三年。
2011年6月末,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0.37%,為全國地級市最低。當年9月,民間金融風波爆發,一些企業的資金鏈斷裂,當地銀行業不良率開始不斷走高。截至今年4月末,不良貸款率為4.69%,比年初上升0.28個百分點。三年間溫州銀行業不良率暴增12倍。
經濟不振,民間金融幾近崩盤,房價在賬面上下跌超過30%,部分樓盤跌幅過半……在當地銀行業人士看來,此輪風險暴露,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中國銀行業的一場壓力測試。
受訪人士表示,原本潛伏在民間借貸的風險浮上水面,並非壞事,關鍵是能否通過此輪風險暴露,將銀、政、企在區域金融穩定中的職責界定的更為清楚,積累經驗。短期來看,能否在房價大跌、抵押物大幅縮水的背景下,將沉澱在房地產的資金盤活,是化解風險的關鍵一招。
不良率仍在高位運作
截至今年3月底,溫州市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31.2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4.52%,分別比年初上升11.43億元和0.12個百分點,1-2月連續“雙升”之後,3月份實現“雙降”。但4月份又環比上升了0.16個百分點。
記者獲取的數據顯示,1至3月,該市27家市級銀行中,有17家銀行的不良貸款較年初有所上升。7家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超過平均水準。一位國有大行溫州分行人士表示:“資產品質下行的壓力還是存在的,還沒有企穩改善。”
資產品質尚未企穩改善的一個重要跡象,就是關注類貸款的快速上升。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到3月關注類貸款增加66.09億元,佔比由年初的4.44%上升至5.29%,增幅比不良貸款率快0.73個百分點。
另一個重要跡象,是法院受理金融借貸案件的數量和標的都仍在高位運作。今年前三個月,溫州市法院新收金融借貸案件3790件,同比增長118.57%,增幅同比上升53.58個百分點;結案標的額64.24億元,同比增長100.66%。
在此形勢下,各方都不敢怠慢,不良貸款處置的力度在繼續加大。去年,溫州市共處置不良貸款288.23億元,比2012年多處置了152.63億元,增長112.56%。今年1到3月,力度繼續加碼,累計處置不良貸款48.16億元,比去年同期多處置26.9億元。
在這一輪風險暴露中,銀行曾一度成為被指責的對象,銀企關係曾被企業主戲謔為“水煮魚”。上證報記者實地採訪後了解到,銀行也有諸多難言之隱。
首先,今年年初以來銀行業存款增長乏力的狀況,溫州也未能倖免。一家股份制銀行溫州分行副行長表示:“存款增長乏力,直接制約了新增信貸規模。各種理財產品、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產品,分流了大量居民儲蓄存款;表外業務的監管政策也嚴厲起來,業務量萎縮,也直接導致了保證金存款的下降。”
今年1月底恰逢農曆春節,溫州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該市金融機構居民儲蓄存款為4142億元,到了2月底降至3951億元。3月底,銀行季末“衝時點”,儲蓄存款上升至4092億元,到了4月底又回落至3861億元。4月底的居民儲蓄存款較年初僅增加約40億元。
3月底,溫州銀行業的存貸比高達90%,其中超過100%的銀行不在少數。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指數,到今年4月份,溫州的房價已經連續32個月下降。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一些高檔住宅的降幅是高於平均水準的。房價下跌,抵押物價值縮水,直接導致貸款金額與房產價值倒挂,企業資產就難以變現,貸款到期後就沒有應急還款的能力。”
企業資金週轉仍然困難
銀行不良率仍在高位運作,是硬幣的一面。硬幣的另一面則是企業資金面的緊張,以及資金鏈、擔保鏈仍未解套。
應收賬款餘額的增長,從側面反映了企業資金週轉的困難。數據顯示,今年1到2月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餘額同比增長5.2%,分別較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和工業銷售產值高2.8個和1.8個百分點。
一家生產皮鞋的企業對記者表示:“貨款很難全部回籠,資金週轉不起來,銀行貸款到期的時候就很頭疼。”
溫州市統計局製造業PMI調查體系監測結果顯示,4月份有43.7%的製造業企業認為資金緊張。年初以來,反映資金緊張的企業佔比已經環比兩個月上升。其中,小型企業反映資金緊張的佔49%。
分行業看,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表示資金緊張的佔比最高,達76.2%,較3月份上升9.5個百分點;其次紡織業佔比也達68.0%,比3月份上升8.0個百分點。
一位區級金融辦人士對記者表示:“企業資金週轉困難的一大指標,就是政府應急轉貸資金的使用次數。從今年的情況看,月末和季末應急轉貸資金的使用次數都有明顯上升。”
記者得到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政府應急轉貸資金已使用363筆、31.01億元,其中3月份單月使用177筆、15.47億元,分別佔48.7%和49.9%。截至今年3月底,政府應急轉貸資金累計發放4247筆,累計金額達368.8億元。
盤活沉澱在房地產的資金
3年不到,溫州就從不良率最低的地級市,變成不良貸款的重災區。上述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經濟長期不振,出口低迷,信用崩塌,房價在賬面上跌了超過30%,部分樓盤跌了50%。這期間,又有轉型升級所帶來的陣痛。溫州銀行業此輪的風險暴露,好比中國銀行業的一場模擬考,是一次壓力測試。”
相比外界的議論和連篇累牘的報道,溫州本地人的自信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採訪過程中,無論是銀行業人士、企業主還是政府官員,都對未來抱有希望。
上述區級金融辦人士認為,溫州經濟此前儘管有低、小、散的弊端,但溫州人畢竟有家底,溫州人吃苦耐勞的精神還在。溫州人總體上還是講誠信的,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跳樓或跑路。他還認為:“風險的充分暴露並非沒有益處。4%以上的不良率,當然不容小視;但原先靠民間借貸墊資支撐起來的低不良率,也不是健康的。早發現問題,早總結,並借此解決一些機制上的問題,才是正確的應對方法。”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溫州市市長陳金彪曾向上證報記者詳述如何用四把“剪刀”解開資金鏈、擔保鏈的結。以上觀點在4月中旬溫州市主要領導向浙江省的彙報中也有體現。
第一把“剪刀”,是通過破產審判,讓高能耗、高污染、效益低,已經難以支撐的風險企業,實行簡易破產程式,儘快使其退出市場,推動銀行不良貸款化解;
第二把“剪刀”,是並購重組,推動龍頭企業、優質企業對涉險企業進行兼併收購,或者中小企業自行組合。
第三把“剪刀”,是銀行要加大支援力度。4月17日,溫州市政府辦公室下發文件,表示銀行要“同進共退”幫扶企業。對於主營業務突出、盈利情況良好、對外投資適度、資產負債率在合理比例內(其中負債包括表外業務、對外擔保等或有負債)、現金流充足、信用良好,但因房地產市場價格下行,造成有效抵押物不足的成長型、科技型、環保型企業,銀行要做到不抽資、不壓貸、不緩貸,並適時跟進信貸服務。企業如因擔保關係需要履行代償義務的,應積極予以協調解決,不採取查封基本戶、保全企業及其法人和股東的資產等司法強制措施。
第四把“剪刀”,與房地產相關。要在不違背國家宏觀調控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促進房產交易放量,讓沉澱在房地產的資金流動起來。
上述區級金融辦人士表示,溫州有“三高”:房地產貸款佔比高、用房子抵押的貸款佔比高、實體企業涉足房地產的佔比高。正是由於這“三高”,經濟與房價相關度較大。房價如果繼續下跌,抵押物價值繼續縮水,成交量再上不去,對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都是有傷害的。
到今年4月份,溫州的房地產價格已經連續32個月下跌。在極端情況下,相比還貸,“棄房”反而更為划算。上述國有大行人士對記者表示:“銀行把房子收過來後,也很難處置。目前,有意見認為溫州房價經歷了這輪猛跌,絕對價格還是偏高。但我個人認為,泡沫已經基本擠盡,再跌下去不利於信心恢復。在不跳出國家調控框架的前提下,適當放寬,讓成交量先上來,使價格穩住,有利於盤活沉澱資金,對解決資金鏈、擔保鏈問題,穩定銀行資產品質,都是有好處的。”(記者 高翔)
答:1.以政府不干預的情形下是對的. 2009 2012 政府都大量印鈔刺激.
2.一線城市跌幅會最大,最猛.
3.房市太高就是致命傷,土地財政現在已經有規劃正常的稅收來" 自發自還 "地方債了
嚴格來說,還不到最危險的時候.大型房地產商前陣子早借入一堆外債等待度寒冬了.
現在喊著要死要死,是故意要政府再來一次印鈔來炒房.房企的大風暴是避免不了的.
一線或四線城市一律遭殃,能緩跌用五年來消化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也是政府現在計劃
的 "軟著陸"方案.6.7月大量債務到期加上10月美QE結束,再加上明年初(個人預估)美加息.
都是危機.
歐洲開始寬鬆以後開始了美元強勢的周期.重點觀察指標. "美元/人民幣."
台灣也會受波及,大跌是不可能了,希望有5年以上的緩跌.

个人观点,不负责,欢迎指正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dda0826/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