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也有很大的問題
看看資本利得稅的結果
(我沒說政府沒問題喔,我只主張課徵資本利得稅是必要的,而群眾卻是被媒體引導到不利於他們的處境)
教育很重要
教育讓人民知道
社會的運作(包括國際,政治,經濟等)以及國民的責任(服兵役,納稅)
怎樣的運作,會讓社會更好,有賴於讓人民獲得更多關於社會運作的知識
以前,國中有一堂課,教公民與道德
封面禮運大同篇,就講得很好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貨 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
後來,公民道德這堂課居然被停了!
(公民與道德不但應該存在,而且更要加入經濟運作的觀念)
台灣的教育,視乎只有逐利為前提
所以,教育出來的組成社會的國民運作起整個國家,就會有問題
KCLin0423 wrote:
而通貨膨脹,指的應該是通貨增加,市場熱絡,所以價格上漲
這是不太正確的,通貨的增加需要價格反應,市場的熱絡是使總值增加變快
KCLin0423 wrote:
現在,市場萎縮。所以搞一大堆錢,在市場造成所謂通貨膨脹
如果你說的是央行的貨幣政策,那也是不太正確的,貨幣政策有從價和從量,央行對市場注入資金是有其代價的(從量),而從價是引導作用
KCLin0423 wrote:
央行貶值,印鈔造成商品的上漲。
以政策來說並沒有所謂央行貶值,央行資產屬於全民所有,貶值等於傷害全民福利,央行不可能從這觀點執行政策(但結果論則可能),而所謂的印鈔票那是不正確的說法,央行對市場注入流動性是有代價的,不是印
KCLin0423 wrote:
而在資本市場,泡沫卻是破了再吹,吹了再破
那是金融操作問題,其實屬於籌碼和價格的合理性,以經濟的角度來看不過就是經濟循環,只不過經由金融市場會波動較大
KCLin0423 wrote:
不如節制資本,對資本家課徵重稅,強迫資本家對實質生產投資
這觀念是錯的,當經濟發生問題時,絕大多數都是需求有問題,也就是需求不足,那相對而言以經是生產過剩了,都過剩還投資?那沒有需求的產出是非常危險的
KCLin0423 wrote:
也就是說,通貨,不要經由央行創造,而是要由囤積財富的資本家流出。
那是你沒有瞭解通貨產生的原因,瞭解後你就知道原理了,這沒有很容易懂,要從經濟學的貨幣和貨幣銀行學去瞭解
nanno wrote:
富豪們有興趣的商品節節高漲,不斷通膨
富豪們沒興趣的百姓專用商品價格節節敗退,不斷通縮???
經濟學上的通膨指的是CPI,那是以民生基本需求的東西組成,而非所有東西的價格
劍神路亞 wrote: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有如天平的兩端(富與窮)
這觀念是完全錯誤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跟貧富沒有關係,那是經濟體制的 資源和分配制度問題,難不成美國這種偏向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就沒有窮人?
劍神路亞 wrote:
若能找出融合兩者優點又能捨其兩者缺點的方法
將會是人類邁向大同世界之鑰
沒有這種東西,人性本身不完美,不可能創造出完美的制度,瞭解各種的優缺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很好了,更何況經濟是機會成本下的選擇,要選的東西怎會無缺點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這是不太正確的,通貨的增加需要價格反應,市場的熱絡是使總值增加變快...(恕刪)
很簡單,把石油,物資,土地 炒上來就好
試問,這樣達到經濟學家理論上要的目的,但有助於一般中產與弱勢嗎?
電視上不是出現甚麼硬幣經濟
消費力道長不上去,但是量變少了
大部分人買餅乾只想花 30 元,你再怎樣長,買餅乾的錢都只會有 30 元
換句話說,價格上去了,但是,需求變少了(電視上還報導現在小包裝商品大賣)。。。
可怕的是,為了支撐就業,供給還搞一大堆。真不知道這樣如同未爆彈的經濟結構,會引發怎樣的災難。
請問,這真的是經濟學家要的目的嗎? 事實上,這樣的漲價,真的對民眾的生活有益嗎?
還是,經濟學家只想要課本上的目的?
economic wrote:
以政策來說並沒有所謂央行貶值,央行資產屬於全民所有,貶值等於傷害全民福利,央行不可能從這觀點執行政策(但結果論則可能),而所謂的印鈔票那是不正確的說法,央行對市場注入流動性是有代價的,不是印...(恕刪)
那安倍經濟學是?
印鈔是個籠統的說法
應該說,央行藉由各種方式,在市場提供通貨,例如 QE
而可以運用通貨的人大部分都是資本家
所以,搞得萬物皆長,而中產與弱勢卻是日漸貧窮,貧富差距日漸擴大
這就是現在的處境
歷史可以驗證真理
economic wrote:
那是金融操作問題,其實屬於籌碼和價格的合理性,以經濟的角度來看不過就是經濟循環,只不過經由金融市場會波動較大
那請教,從 1930 以來的利率趨勢
與操縱利率所帶來的通膨效果(如果通膨是一個經濟熱絡指標的話)
這是個循環嗎? 那麼,這個循環恐怕深不見底?
(您有看到底嗎?)
economic wrote:
這觀念是錯的,當經濟發生問題時,絕大多數都是需求有問題,也就是需求不足,那相對而言以經是生產過剩了,都過剩還投資?那沒有需求的產出是非常危險的
很簡單,將工時縮減為現在的 80%, 甚至 60%。而工資不減
迫使在與目前相同的生產量下,資本家必須投入更多的資本在從事生產上
如此,中產與若是富有了,需求就會增加,而且,供給不會因為投資額過剩
(上班族做 6 小時 就下班了,而他們有更多時間,更多金錢,去下午茶,去買餅乾,需求一下子就上來了,他們有能力也有更多錢養小孩,人口紅利一下子就上來了,多美好的景象!!)
您也許會質疑,那這樣資本家就不願意投資
喔,那就課重稅,由政府擴大支出,並減低中產與若是對稅負的負擔
需求的凍結,在於財富太過集中
當然,也許你會說,這牽涉到個別國家競爭力的問題
對的,我不否認,但是我要說的是
全世界都以目前操作貨幣政策的方式提升通膨
為何就不能換個方向?
economic wrote:
"那是你沒有瞭解通貨產生的原因,瞭解後你就知道原理了,這沒有很容易懂,要從經濟學的貨幣和貨幣銀行學去瞭解"
讓財富由資本家的手中,轉移到中產與弱勢
讓靜止的貨幣,成為市場流通的通貨(增加社會大部粉組成份子消費的能力與意願)
這樣不知與所謂通貨有什麼牴觸?
願文其詳,還請賜較教。
奧地利學派跟道家思想接近
------------------------------
芝加哥學派和奧地利學派
我已經提到先前提出政策組合的的蒙代爾,由于他的芝加哥凱恩斯主義傾向而值得爭議。但對之後著有“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法”的蒙代爾我我不會說同樣的話,可以肯定的是,我們不必在意國際收支,那只不過是一個賬戶。而且治愈所謂國際收支問題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停止采集及公布有關國際收支的統計資料。然而,國際收支的貨幣分析法對研究固定利率國家的貨幣政策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不無益處。
還有一個因素值得強調。與大多數擔心通貨緊縮的經濟學家相反,蒙代爾強調,不僅無需懼怕通貨緊縮--這里通貨緊縮就是指貨幣的減少--而且通貨緊縮是可取的。事實上,當貨幣量相對商品及資產的量正在下降時,貨幣的購買力就在增加,因此,個人就持有更多的實際現金余額。同時,由于實際余額可被視為一種生產要素,實際余額越多,在其他生產要素上的回報就越高。因此,通貨緊縮提高了實際利率。
上述這點無疑為奧地利學派所接受。但同樣為事實的是,一個像蒙代爾這樣的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唯一關心的是貨幣創造--或者貨幣毀滅--對物價總體水平的整體影響。他還沒有納入米塞斯和哈耶克的商業周期理論的一個基本要素,也就是我們必須關心錢進入經濟的方式以及貨幣創造對相對價格帶來的後果。目前的金融危機--我將在後面加以闡述--就是很好說明這一觀點的例證︰最令人不安的不是美國過去擴張的貨幣政策所帶來的通貨膨脹影響,而是由這一擴張的貨幣政策所引起的相對價格和利率的巨變以及極度的不均衡狀態。
與主流意見相反,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知道,在任何社會中都沒有需要創造金錢。換言之,只要存在一定數量的貨幣,就沒有必要創造更多單位的貨幣,這與主流意見恰恰相反。事實上,個人需要的是實際現金余額,而不是名義現金余額。唯一創造實際現金余額的方法包括破壞名義現金余額。這是一個重要的事實,但大多數人不接受它,也許是因為他們是在我們時代現有的貨幣體系有限的構架內推理的,在現有的貨幣體系中新的貨幣的創造對應于一個新信貸的創立。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新的信貸能夠刺激經濟。但是,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已經明確表示這樣一個過程只是一個危險的幻想︰貨幣當局自稱儲蓄額高于行為個體自由決定的金額之和。不幸的是,幻想不會持續很長時間,正如我們現在可以見證到的。
economic wrote:
這觀念是完全錯誤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跟貧富沒有關係,那是經濟體制的 資源和分配制度問題,難不成美國這種偏向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就沒有窮人?
大大誤會小弟之意
資本主義的理想---自由競爭人人皆富
社會主義的理想---國家分配人人均富
然而實際施行的結果
資本主義造成貧富不均
社會主義造成人人均貧
economic wrote:
沒有這種東西,人性本身不完美,不可能創造出完美的制度,瞭解各種的優缺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很好了,更何況經濟是機會成本下的選擇,要選的東西怎會無缺點
這點小弟當然清楚
自古聖賢嚮往的大同世界
曾在堯舜的時代出現
而現今世界要達到當時境界
難度更是高到無法想像
但若認為一定做不到就放棄
人類紛爭必將永無休止
最終根本還是在於教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