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精是什麼?
味精,主要成分為麩胺酸鈉,英文為Monosodium Glutamate(通常以MSG稱之)。味精外觀為一種白色晶體狀粉末,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一般說來,當麩胺酸與其它胺基酸共同結合成蛋白質時,無法刺激味蕾而顯現出鮮味。它的水溶性很好,當味精溶於水(或唾液)時,它會迅速解離為自由的鈉離子和麩胺酸鹽離子(麩胺酸鹽離子是麩胺酸的陰離子,麩胺酸則是一種天然胺基酸),透過刺激舌頭味蕾上特定的味覺受體,進而感覺食物的鮮味。
二、味精的起源
1908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研究員池田菊苗發現了一種,昆布(海帶)湯蒸發後留下的棕色晶體,即麩胺酸。這些晶體,嘗起來有一種難以描述但很不錯的味道。池田教授將這種味道稱為:「鮮味」。1909年池田博士發現麩胺酸與鈉的結合為理想的調味料,於同年由日本味之素(味の素)公司申請專利並生產銷售。
三、味精的製造方法
早期是從天然的食物材料中抽取,例如:將海帶以熱水煮過,取其湯液濃縮後即可得到含有味精的濃縮液或調味粉;此種方式成本高且生產效率低。
目前生產味精以糖、澱粉、甚至由生產蔗糖剩下的副產物糖蜜為原料,自從1959 年蘇遠志教授在東京大學研究期間發現鑑定為新菌種的Brevibacterium divaricatum 菌株能生產高量的麩胺酸,並排出菌體外。這些發酵液中的麩胺酸經過抽取、純化、回收後,與鈉鹽結合就成為麩胺酸鈉鹽,也就是味精。這種利用生物科技方法生產味精的方式,不僅降低成本也提高生產效率。
PS 味精才是真正純天然的!
比現在化工廠生產的化工品天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