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6415 矽力杰股份

抽到 有賺 快跑!
抽到 有賺 快跑!
抽到 有賺 快跑!
抽到 有賺 快跑!

字數夠了! 不用博感請 很危險的.
Freedom........... + 知足常樂 = 笑口常開
twppp wrote:
抽到 有賺 快跑!抽...(恕刪)


大家看上去後股價
會如何 ?

現在 IC 設計跟本沒幾家是有賺..特別LED driver 都殺到如此低價
有沒有資訊說矽力杰 賣IC 那一款是
月賣多少 KK (百萬) ..
因為IC 賺不多, 沒月賣 KK 都是騙人的 .
一片 8" wafer 如果用 0.5um 40v
1300x700um 約有一片是 10~12K , 要月賣 KK 就算得出多少片,
一片 8" wafer proice 幾百美金去算就知道 ..

到底 矽力杰賣那顆IC 賺錢??
目前 LED IC 太多家..光中國大陸 + 台灣 至少 > 30家IC DESIGN做 ..
PSR(原邊) 大家都做得到阿 ..
eps 你說多少錢那先有證明下多少片 wafer 才是真的.

onBright 有看到, 這家是大間 , 但是 矽力杰 LED IC ?? 到底除 SY5800A
還有那顆?

SY5802A (聽說是 dimming issue)


6968696869686968
回頭看這篇~ 證明01真的是明燈
賭市人生 wrote:
仁寶 廣達在powe...(恕刪)


電源網看到有人說 esd 不好阿


衝破臺灣芯片業慣例 大陸IC設計廠趕超臺廠
矽力傑的主要產品是模擬芯片,筆記本電腦、LED燈泡、機頂盒(SetTopBox)等產品都用得上,可以說衝著模擬芯片龍頭立锜、致新而來。中國大陸對手“撈過界”來掛牌,致新總經理吳錦川說,“我看到他們(矽力傑)來臺灣掛牌有點驚訝,以前只在中國大陸客戶看到(用矽力傑產品),現在臺商(如仁寶)也看得到了。”

  不僅臺灣關註,據稱德州儀器(TI)也把它列入觀察名單中。

  矽力傑上半年營收只有老大哥立锜、致新一半不到,但稅後凈利卻直追致新:它在特定領域一枚芯片的售價,就能高過同業三枚芯片總合;它也能讓客戶整體成本降低三分之一、效率提升5%,才獲得飛利浦(Philips)、歐司朗(Osram)等國際大廠的青睞。

=> 到底量多大??
一堆新聞

FIND

芯源系统(MPS)向矽力杰(Silergy)和仁宝(Compal)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MPS控告包括SY8206系列产品、SY8208系列产品和SY8228 系列产品在内的矽力杰降压转换器,以及使用SY8206系列和SY8208系列降压转换器的仁宝产品和Bizcom产品例如笔记本电脑,恶意侵害了MPS的Under Bump Metallization技术和其他受保护的知识产权中3项美国专利(专利号分别是:7,944,048、8,283,758和8,361,899)。 MPS在起诉中请求法院判决上述被告赔偿其损失,并请求法院发布禁制令以禁止上述被告继续侵害MPS的专利权。 MPS希望通过此次诉讼展示其积极保障并行使知识产权的决心。
但是 真相是出貨多少??


專利情報:功率IC覆晶封裝技術專利訴訟
本案三項系爭專利皆是MPS近年所發展與覆晶封裝相關之技術。

‘048專利名稱「電源裝置之晶片封裝與其製造方法(Chip scale package for power devic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於2007年8月7日申請,2011年5月17日獲證。
‘758專利名稱「強化散熱性之微電子封裝及其製造方法(Microelectronic packages with enhanced heat dissipation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於2010年12月16日申請,2012年10月9日獲證。
‘899專利名稱「以潤焊墊片之微電子覆晶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Microelectronic flip chip packages with solder wetting pad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於2010年12月16日申請,2013年1月29日獲證。
=> PACKAGE

find DC TO DC IC







抄MPS 難怪被告..
矽力杰的主要RD就是從MPS回來的海歸.
功力是相當不錯的.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來源:Digital Times

--------------------------
矽力杰來台成功掛牌,市值勇奪台灣類比IC設計前三強寶座,讓以大陸人為主體在海外創立的華人科技新創公司出現新生機。在美國NASDAQ掛牌不易,市場投資人關愛眼神也不多,大陸股市又有掛牌限額,沒關係、沒人脈根本也難以擠進掛牌窄門的情況下,台灣電子股產業分工明確,投資人勇於承擔風險,及本益比評價不低等特性,似乎成為這類科技公司的最適選擇。

看到矽力杰掛牌的點石成金的案例後,目前已有不少台系創投及證券公司正在積極運作,預期2014年這類新創公司來台上市的家數可望倍幅成長,成為新的特殊類股。

大陸人在海外所創立的科技公司多將核心研發單位放在美國,市場重心則鎖定兩岸。這些科技公司具有一定的技術領先性,加上又有華人勤奮、反應快、不會眼高手低的個性,在結合中西雙方之長後,近年來這些公司藉由矽谷的技術實力及經驗,尋求台灣科技產業分工精細的資源幫助,再搭上大陸內需市場快速成長的順風車,都能很快有不錯的成績表現。相較於美國科技業者一貫高高在上,台系科技廠則每每在成為一代拳王後,隨即養成坐井觀天的惡習,由這類科技公司找到空檔趁勢而起,只能說是時勢造英雄。

若單純以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台北股市變相資助這些科技公司,似乎不利於台灣本土科技產業的發展;但從市場運作的角度出發,投資人本來就會自行尋求未來較具投資報酬率的公司,近年來台灣科技類股本益比每況逾下,與其說是資金被其他類股所排擠,倒不如說是台灣科技公司的未來性被精明的投資人悄悄降評了。

從矽力杰成功來台掛牌,旋即在台北成立分公司並籌建業務及研發團隊,由此看來台灣科技產業鏈的精準分工,放眼全球市場仍是無人能敵,所以才能吸引新創公司不斷來台尋求支援。若能再讓這些成功的新創公司落地生根,對急需技術領先、產品領先、市場領先、觀念領先、模型領先的台灣科技產業鏈來說,似乎不需斤斤計較那被分走的不到1%成交量。

矽力杰的成功混搭模型,或許還能進一步給台灣科技公司變法圖強的刺激,尤其在台灣科技產業鏈向來擁有強大的學習、複製、創新能力下,若能刺激台灣科技公司也開始大力吸收矽谷流出的華裔人才,並深度了解大陸內需市場的行銷管道,則再創營運新高峰,似乎也是指日可待。

面對矽力杰成功來台掛牌,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案例,台灣科技業者應該深度了解背後十年磨一劍的布局,並果斷以學習取代嫉妒,以複製取代害怕,以創新取代絕望,勇於出手爭取華裔人才想要鮭魚返鄉的機會。以台灣向來尊重專業、分工精細、利潤分享的科技產業鏈優勢,加上居住環境等軟實力配合,我們應該怕人家要請還請不來,無需擔心不請自來。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leftsurvivor wrote:
來源:Digital...


從矽力杰成功來台掛牌,旋即在台北成立分公司並籌建業務及研發團隊,由此看來台灣科技產業鏈的精準分工,放眼全球市場仍是無人能敵,所以才能吸引新創公司不斷來台尋求支援。若能再讓這些成功的新創公司落地生根,對急需技術領先、產品領先、市場領先、觀念領先、模型領先的台灣科技產業鏈來說,似乎不需斤斤計較那被分走的不到1%成交量。

矽力杰的成功混搭模型,或許還能進一步給台灣科技公司變法圖強的刺激,尤其在台灣科技產業鏈向來擁有強大的學習、複製、創新能力下,若能刺激台灣科技公司也開始大力吸收矽谷流出的華裔人才,並深度了解大陸內需市場的行銷管道,則再創營運新高峰,似乎也是指日可待。


(恕刪)


要不要看看康師傅TDR ??

你要不要先想為何會一堆 F 開頭公司??


" KY" 指的是在開曼群島設立的投資控股公司,因為稅賦制之不同,對公司的創立較有利。以境外公司之名義回台掛牌,即類似於TDR模式。台灣現在積極鼓勵境外公司回台以第一上市或第二上市公司,審核標準也較為寬鬆,所以才會有獲利空間的


就是審核標準也較為寬鬆 ...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