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wrote:
殖利率還是會影響的,每一年的赤字約一兆美金,每一年都要舉新債,舊的部分對美國政府沒有影響,有影響的是買了要賣的人,但新債就有影響了,以現在十年期的殖利率破2.5%,美國政府如果這個月發行新債能用1.7%?美國政府能夠三個月不發新債而有足夠流動性?
這個蠻好玩的...
基本上這陣子短天期美國國債值利率變化很大,但長天期卻變化較小。這意義相信您清楚。
而且還有個東西叫"借新還舊"還能賺到錢...相信您也瞭解怎麼能這樣搞。
另外美債流動性似乎已經發生問題。
原因不在美國不發新債,而是QE現在規模太大了,市場上美債已經快被FED買光。
對FED來說,他自己這個莊家的風險已經越來越高,有機會當然要把壓力釋放掉。
這幾個月伯南奇跟葉倫的發言,多多少少都可以嗅到這樣的味道。
只是他們也認為/發現這個超大壓力鍋不能隨便排氣釋放,連壓力上升的速度(購債規模)都不能亂調,不然就會有人(經濟)被燙死...
伯老上次就這樣打過一次噴嚏,稍微透露一點點說有點"想"把壓力放掉,結果殖利率瞬間暴走狂飆,全球一堆市場(尤其亞洲)都像大地震

(不過狼來了喊多...是會麻痺的

個人覺得這壓力鍋應該不會像歐債那樣炸掉,但FED內成山成海的美債什麼時候要開始放出,多少還是要加以注意。
像我們這種小投資者,會因此在浪頭上衝浪,還是被捲下去淹死,真的要小心。
畢竟美非農就業數據這一兩個月的確有變好的跡象。
葉倫上任後,再來幾個月失業率減少,FED開始減購的機會應該很大。
未來的某日開始,他們也可能會慢慢以不容易察覺的速度,緩緩釋放堆在FED那嚇死人的美債壓力。
說到歐債,之前他們跟美國反其道而行,用減支來解決歐債問題。
歐豬五國民間罵聲一片,就業數據難看到了極點。
反對黨就算上台,還是只能鼻子一摸,心裡OS(消音),繼續減支下去

但現在看來好像效果不錯??
不過他們也開始印鈔票了,貨幣混戰要玩大家來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