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白宮開門了,可以買美國債券嗎?


Katong wrote:
每一檔債劵都是10幾...(恕刪)

不過還是有小面額1000 US為單位...不過這要透過國外券商下單...
但因為面額小裡面的交易成本相對也會比較高....
這就看人選擇......
債券的月配息確實有4~5%,長久穩定收益是不錯的

但是以QE走向對債券來說是不利的,QE結束殖利率就會攀升

購買債卷目前未來的走向只會賺了利息賠了本金


況且,大咖都在逐漸收回債卷資金走向股市,股市應該會熱絡好一陣子


我還是繼續抱我的基金好了
沒錢的男人當宅男 有錢的男人當型男

Katong wrote:
每一檔債劵都是10幾...(恕刪)


可是它跟我說不用那麼多,最低一萬美金就可以了

sakikou wrote:
債券的月配息確實有4...(恕刪)


你買的是債券基金嗎?

vivi530520 wrote:
想說用美金買債券,但...(恕刪)
現在yield 跌很多啊為什麼不之前買?
有一堆$1000原單位的...幾乎都是$5000就可以買了, 這些是broker拆出來賣你他能賺錢
GE, Goldman, MS, 一堆. 我記得之前也有一位認為債卷要1000萬以上才能買
不知道是哪裡傳出來的假消息

sakikou wrote:
債券的月配息確實有4...(恕刪)


利率上升對債劵價格波動只是短期的
在債基中其他較低利率債劵陸續到期兌現後再買進高利率新債劵後
整體殖利率又會扶搖直上,如沒有中途缺錢賣出
根本沒有所謂賺利息賠本金這回事,而是本利俱得

yoshi12878 wrote:
利率上升對債劵價格波動只是短期的
在債基中其他較低利率債劵陸續到期兌現後再買進高利率新債劵後
整體殖利率又會扶搖直上,如沒有中途缺錢賣出
根本沒有所謂賺利息賠本金這回事,而是本利俱得


債基在殖利率上升時選擇持有低利率的債券到期
雖然本金不會有虧損, 不過利息就賠了 怎麼會本利俱得

很多人根本就沒搞清楚債券跟債基之間的異同,綠角這篇文章先唸唸吧 BJ4


BamBamBam wrote:
有一堆$1000原單位的...幾乎都是$5000就可以買了, 這些是broker拆出來賣你他能賺錢

小弟無意打對台. 但這些被broker在自己家裡分拆出售的US$1000/5000小單位,
能稱為是 "債劵" 嗎?
持有債劵的個體是broker,發債公司的debt investor名冊中,
只有broker的名字,不會有這些持有broker買出小單位的自然人.

這就類似是買債劵基金一樣,持有債劵的是基金公司,不是單位投資人.
而這些投資人向債劵基金買的稱為 "受益單位",不能說是債劵.

這些向broker付出US$1000/5000的投資人,所得到的是一個
只有這個broker才認可的"受益單位",
發債公司對這些broker賣出的小受益單位並不負擔任何的義務,
這些從broker處買來小單位的投資人,也不能直接對發債公司主張任何權利;
參與債權人大會,要求寄送公司年報...等等.
因此,這些小投資人不能稱得上是 "債劵持有人(bond holder)".

如果發債公司發了一張10萬美元面額的債劵,只有買入一整張債劵,
並且在該公司過戶,才能位列該公司debt investor的名冊之中,
才能稱為 "債劵持有人(bond holder).

不知道小弟這樣的觀念,是否算是合理.
事實上,有許多公司債的確面額是US$1000,或是US$10000,
但不代表可用面額交易.
(P.S. broker自己在家裡關起門來分拆賣給小投資人的,不在討論範圍)

在次級交易市場中,只能以US$10萬美元為單位交易.
以下圖為例,是一張中國銀行發的美元債. 面額雖為US$1萬,
但每位投資人最少必需買US$10萬. 也就是說要在該公司過戶成為
該公司名冊中的debt investor所需的持份是總面額US$10萬元.

既然最低持有份額要10萬,會何這些公司債的面額要定為US$1000,或是US$10000呢?
因為許多發債公司因應時局變化,經常會有自願性的提前贖回.
發債公司要擴大投資人參與率,讓不想被全額贖回的投資人,能夠參與部份贖回,
因此在發債的時候,事先把面額設為US$1000,or US$10000
以下圖為例:是一張花旗銀行的債劵,今年又有自願性贖回了.
我已參加過幾次,從最初的10萬元持份,至今剩2萬.

BamBamBam wrote:
我記得之前也有一位認為債卷要1000萬以上才能買
不知道是哪裡傳出來的假消息

如果你認為broker自己在家裡分拆,賣給小投資人的US$1000,US$5000單位
,這樣算是"債劵",那麼也沒什麼不可以.

在我所參與的次級交易市場,每一筆交易都是US$10幾萬美元起跳,
我的名字位列各發債公司名冊中,中國銀行,荷蘭銀行,花旗集團...都會寄
公司年報給我. 我認為我才算是債劵投資人,在我看來,這才能算是債劵持有人,
這樣應該不算錯吧?

比我的檔次更高一級的人,他們參與第一手債劵交易市場,
直接從包銷債劵的投資銀行手中接貨,
他們的每一筆交易是US$50萬-US$100萬美元起跳,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認為交易是一千多萬台幣起跳,也沒什麼不對.

每個人的財力不一樣,接觸層面不同,所參與的交易市場不一樣.
每個人對於 "債劵"的定義也不一樣.
看法不一樣,可以討論. 要說某人說的是假話,或是真話,就太過主觀.

Katong wrote:
小弟無意打對台. 但...(恕刪)
呵呵那本來就是債眷你股票也是broker 賣你的
照你這樣說, 公司定存,國債,公司債, IPO, 一般人都買不起,一出手要千萬,
肯定還買不到熱門的, 因為都被眷商,銀行, 保險, fund買走,
誰無聊跟你小小咖deal買賣幾千萬次才賣完, 1.6billion的債你以為賣散戶喔?!?
我可以用$5000買Goldman, 買GE誰跑去買中國銀行

公司請投銀發債, 合作broker 賣給散戶賺取手續費根本天經地義,
你是要證明你很有錢你可以參加股東會當債權人嗎?
還是買到小面額的同樣債卷不算投資, 請問有甚麼不同?
為什麼你有更多更好的公司可以買你偏不要呢?
你去問任何人都會跟你說那是債眷, 不要誤導別人謝謝

投銀沒有個2000萬美金擺在那沒人會理你才對,
第一對象是公司2000萬事小小小咖阿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