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停損點(說移動停利點也可)的斷定,各種學說太多了,可用的參考工具,方法也是很多,版主最好加增加至少1,2 種斷定法,比較能夠抓到早期的賣出訊號。
常用的判定工具有 K線型態,KD指標,5日均線,甚至加上利多,利空訊息配合量價結構斷定。
比較簡單的是 KD 指標跟 5日線。
KD 指標,K 的意思相近於物理學上的短期速度, D 的意思相近於平均速度(有人說是加速度).
K 往上,表示速度往上 股價走上升波,D 是平均是在往上。反向走則是股價往下行:
追高殺低:
買點: k 線在 50以上往上穿過 D線。
賣點: k線在50以下往下穿過 D線。
波段超作, 逢高減碼,逢低加碼型:
加碼點: KD 低於20以下。
減碼點: KD 高於80以上。
中長線買賣點:
買點: K線在 20附近往上穿過 D線
賣點: K線在80附近往下穿過D 線
k線往上穿過D線,表示股價轉強,是買進訊號,50以上穿過D, 通常是股價已經上行 經過整理重新出發之點。
20以下往上穿過D, 通常是底部反轉之時。
向下穿過時原則相同
找一些股票技術線來看看,就可看出KD的物理特性。
5 日線,也算簡單,下跌時,股價反轉往上穿過5 日線整理後站穩5日線 ,即買點。
上升時,股價反轉,破5日線,3 日內無法重新站穩,即賣點。
以上KD指標,5 日線法,只是大概,要自已去修正使用,也非萬靈單。
這兩個方法的主要缺點是沒有 量 這個重要參數。所以我不常用。
比較常用還是看 K 線的量價形態跟訊息面的交相配合來操作。K 線不但有較多的形態作依據,還有中短線的支撐,壓力可以看。使用上會比較精準。
K 線形態的使用,需要太多自已的經驗去活用,規則真的很多,看到最後就直覺看技術線,直接反射動作判斷殺進殺出。
3325km wrote:
常用的判定工具有 K線型態,KD指標,5日均線,甚至加上利多,利空訊息配合量價結構斷定。
比較簡單的是 KD 指標跟 5日線。
比較常用還是看 K 線的量價形態跟訊息面的交相配合來操作。K 線不但有較多的形態作依據,還有中短線的支撐,壓力可以看。使用上會比較精準。
K 線形態的使用,需要太多自已的經驗去活用,規則真的很多,看到最後就直覺看技術線,直接反射動作判斷殺進殺出。...(恕刪)
感謝 3325大大的回文及觀念分享!!
坦白說:小弟在 線型上的功課上沒有作的很足(多半的原因是 總有個個人想法:「小型股的線型很常是大戶畫出來的,大型股的趨勢:外資反而具有很大佔比的影響力」)
但經你這一解析KD線與日線所影響出來的後勢,剛有帶了幾檔股來看,似乎是有他的道理在。 (我該在加強線型的觀察才是)(感恩)
想再請教大大,您所指的訊息面:是單純 股票新聞?還是財報居多??
因小弟自己的心得是,通常 正面的新聞一產出(曝光),股價在隔天開始的三日內多半會下跌。 雖然跌個幾天內有可能會再拉回
例如:「上個月營收 獲利幾%(正項)」
小弟目前都以「量」 及外資的進出為參考值居多...
另外:大大在前一則回文所提的
「紀律,應該表現在思考的一致性;而非一成不變的操作方式。」
小弟就收下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