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轉載]第四次世界大戰:美國財政與公債殖利率


sheng_258520 wrote:
小小聲的問台灣公債要...(恕刪)


補充保費之「利息所得」

1.計算範圍:
給付民眾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各種短期票券、存款及其他貸出款項之利息所得,

但單次給付金額未達5,000元者,免予扣取補充保險費

至於單次給付金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則以1,000萬元計算。

2.計算公式:
補充保險費=利息所得之費基×費率

可見中國早就開始打房,避免泡沫,眼光也不淺.

彭淮南不會因為商人出來喊降匯救企業就跟著亂動,考慮的可不是商人看的那麼簡單.

不管文章是真是假,有一點是真的.這是攸關存亡的關鍵時刻.

科普 wrote:
補充保費之「利息所得」

1.計算範圍:
給付民眾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各種短期票券、存款及其他貸出款項之利息所得,

但單次給付金額未達5,000元者,免予扣取補充保險費

至於單次給付金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則以1,000萬元計算。

2.計算公式:
補充保險費=利息所得之費基×費率


謝謝科普大


看來~~~只有外資才不會被課到

jcatalysis wrote:
謝謝科普大熱心的回應...(恕刪)


不管任何論述
最後都是結果定勝負
但還是要幫寫文章的這位大大按個讚
hplin77大所言甚是

在下瞭解您的意思 ^^

DW.Chen wrote:
原作者叫孫曉,原文地...(恕刪)


標記一下,慢慢看。
真是精闢好文,不推對不起自己。
真是廣兼深的作者,可謂台灣之光。
引經據典,描述生動、流暢。
與宋先生"貨幣戰爭"有異曲同工之妙。

增廣見聞

拋棄單一老美見解

好文章 成王敗寇 讓我們看下去




DW.Chen wrote:
原作者叫孫曉,原文地...(恕刪)

科普 wrote:
人類有商業行為的歷史可能超過6千到8千年,
史實上黃金用來衡量一國貨幣實際價值只有1百多年,白銀也就3百多年
而且還是少數殖民列強國家,因為他們金銀搶的夠多,
殖民剝削時代能夠提供穩定的交易媒介,剝削完了就是報應:通縮+大蕭條

這位小說家連中國本國的貨幣史都沒讀過...


宋朝發行紙幣(銀票)即是以銀為貨幣基礎, 此為"銀行"之詞源.
據今已千年.
銀錠更久, 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就已經在用.

你說的數字, 是歐美人的數字, 還笑別人沒讀過中國貨幣史.

金銀這種貴金屬, 在官方貨幣的價值連結之前, 在歷史上其實也都一直忠實反應貨幣的購買力,
同時也是很好的交易媒介, 可說是比貨幣還貨幣.


wnlee wrote:
增廣見聞拋棄單一老美...(恕刪)


看到一些經濟現象,推論太過權謀也過於簡單化,當小說故事看不錯,但實際操作沒那樣簡單的
美國問題可以先不用看QE,先看政府債務和財政措施吧,今年底前這得有個方向
真不知道怎大家對美國這樣樂觀,失業率很漂亮嗎?新增工作機會有大到可以樂觀嗎?知不知道美國每個月要失業率不上升需要多少非農新增工作機會,有肯定失業率可以持續改善的趨勢了嗎?
過去幾年政府支出大增,每年赤字數字驚人,對照失業率,這樣的花費和成果很有效益?是很好、普通、略差、還是很差?QE不確定何時縮減,但政府支出確定得要縮減,會不影響?
中國有中國問題、美國有美國的,都是為了自己利益,那是本來就有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