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_258520 wrote:小小聲的問台灣公債要...(恕刪) 補充保費之「利息所得」1.計算範圍:給付民眾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各種短期票券、存款及其他貸出款項之利息所得,但單次給付金額未達5,000元者,免予扣取補充保險費至於單次給付金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則以1,000萬元計算。2.計算公式:補充保險費=利息所得之費基×費率
科普 wrote:補充保費之「利息所得」1.計算範圍:給付民眾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券、各種短期票券、存款及其他貸出款項之利息所得,但單次給付金額未達5,000元者,免予扣取補充保險費至於單次給付金額超過1,000萬元以上,則以1,000萬元計算。2.計算公式:補充保險費=利息所得之費基×費率 謝謝科普大看來~~~只有外資才不會被課到
科普 wrote:人類有商業行為的歷史可能超過6千到8千年,史實上黃金用來衡量一國貨幣實際價值只有1百多年,白銀也就3百多年而且還是少數殖民列強國家,因為他們金銀搶的夠多,殖民剝削時代能夠提供穩定的交易媒介,剝削完了就是報應:通縮+大蕭條這位小說家連中國本國的貨幣史都沒讀過... 宋朝發行紙幣(銀票)即是以銀為貨幣基礎, 此為"銀行"之詞源.據今已千年.銀錠更久, 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就已經在用.你說的數字, 是歐美人的數字, 還笑別人沒讀過中國貨幣史.金銀這種貴金屬, 在官方貨幣的價值連結之前, 在歷史上其實也都一直忠實反應貨幣的購買力,同時也是很好的交易媒介, 可說是比貨幣還貨幣.
wnlee wrote:增廣見聞拋棄單一老美...(恕刪) 看到一些經濟現象,推論太過權謀也過於簡單化,當小說故事看不錯,但實際操作沒那樣簡單的美國問題可以先不用看QE,先看政府債務和財政措施吧,今年底前這得有個方向真不知道怎大家對美國這樣樂觀,失業率很漂亮嗎?新增工作機會有大到可以樂觀嗎?知不知道美國每個月要失業率不上升需要多少非農新增工作機會,有肯定失業率可以持續改善的趨勢了嗎?過去幾年政府支出大增,每年赤字數字驚人,對照失業率,這樣的花費和成果很有效益?是很好、普通、略差、還是很差?QE不確定何時縮減,但政府支出確定得要縮減,會不影響?中國有中國問題、美國有美國的,都是為了自己利益,那是本來就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