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工業第四次革命"-智慧工廠報到!

Powerthrusty wrote:
工業電腦怎麼沒寫大廠...(恕刪)



未來工業電腦不止是單純提供板卡硬體,必須與客戶公同做系統整合,甚至是整體解決方案。
看了最近IPC的族群確實都有在發動,不過不知道C大中意得個股是否如費雪所說的睡狗一般,

尚缺臨門一腳啊?
coadna6666 wrote:
未來工業電腦不止是單...(恕刪)



COMPUTEXS在第一天展出後,美林證也出具觀展後報告,美林證提出三大觀點:一、雙A尬場,華碩 (2357) 創新及產品組合優於宏碁 (2353) 。二、ODM成長未來將優於NB品牌廠。三、消費電子硬體廠轉向工業應用產品尋找新藍海。

由於消費電子的產品周期快,如平板,雖然低價的產品跑得速度相當快,但以代工的商業模式毛利率相當低。因此不少ODM及硬體設備廠也轉向工業應用產品,例如綠能環保、汽車、零售、醫療和軍事等,台達電 (2308) 及研華 (2395) 就是很典型的範例。美林證認為,這樣的轉變或許能為台灣的科技供應鍊找到下一個成長繼續前進的新機會。
------------------------------------------------------

台達電、研華可是在工業自動化待很多年了,才有今日成績,IPC毛利35~40%比起毛三到四好非常多。
可能部分工業板卡新藍海被消費電子廠搞一搞又要變為新紅海了
chance11 wrote:
看了最近IPC的族群...(恕刪)


那是當然囉!!!PSR、PPR都符合,先前的投資將轉化為未來的營收,且營收已迎向正面,就如所說兵強馬壯,去歐美搶糧、搶訂單,未來幾季盈餘成長是比營收成長多好幾倍
致茂為第一大股東
安捷倫今年加入為第二大股東,為借重凌華在PXI模組化量測設備專長,而凌華想藉安捷倫提升測試設備水準。

另外一檔coadna 科納觀察中,營收尚未來到正面,且PSR也不夠低。
台廠現在一堆原本做PC的都跳進來IPC
今年Computex場子看看的確如此
IPC公司本益比除研華比較高, 其他大多10倍左右
瑞傳,廣積,友通,新漢 ....

所以看樣子是業績年年往上行, 但毛利率反而會年年往下
DSLRPDA wrote:
台廠現在一堆原本做P...(恕刪)


這是當然了,毛利高,好賺。
但消費電子廠所能涉入也有限,對於系統垂直整合就沒法度。沒法提供整套解決方案的廠商,就等著進入紅海吧!
目前工控需要機械、控制、電子、電機、資訊、通訊等技術才能,具有跨界整合能力。

看本益比是傳統方式,難以賺到超額獲利,除非這家公司未來盈餘一直高成長!

chance11 wrote:
看了最近IPC的族群...(恕刪)


今日投信才開始發動買超研華、振樺電、飛捷這些已知經營績效良好公司。

coadna6666 wrote:
這是當然了,毛利高,...沒法提供整套解決方案的廠商,就等著進入紅海吧!(恕刪)


的確如此

包山包海的有研華 (號稱IPC百貨公司)
專注技術的如凌華 (這家沒那麼瞭解)
鎖定應用的如飛捷 (POS)

IPC毛利35~40%但是產品開發的開銷也高, 所以還要看公司的營業利益率比較準

研華:14.56%
凌華:4.14%
飛捷:23.79% (wow!)
瑞傳:8.26%
DSLRPDA wrote:
的確如此包山包海的有...(恕刪)


目前投信確實買超飛捷較多沒錯,但外資就不是這樣,對於飛捷、振樺電等pos廠較沒興趣。
老四飛捷將pos產品優化、達經濟規模,盈餘就自然出現不錯結果。但pos技術層次不會太高。
如能掌握未來營益率變動的因素,股票就可高獲利。
這是最難的吧....如果可以推測未來會轉正就很有機會獲得高報酬,

但是問題是如何可以推測公司的盈利可以轉佳?通常都要看個一兩季,但這一兩季看下去之後股價就不知道飛到哪去了!

最好的方式是持續的追蹤公司,才有辦法抓到反轉的那個時間點啊....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