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安倍經濟學失效?日本4月貿易逆差創新高


willk wrote:
要有賺錢比較重要一堆...(恕刪)

Willk兄。還有死錢開始會流動的好處。把水灌進堰塞湖。壩倒了沖進乾涸大河。黃河沖入大海。。。
印錢是可以
但是要拿這些錢去創造獲利
這點美國就作的很好
印一堆錢去抄作商品
大賺其中的價差
雖然我也頗不屑貶值救經濟的說法,

不過我可以告訴您這在經濟學上稱為J曲線效果。

本國貨幣貶值後,最初發生的情況往往正好相反,經常項目收支狀況反而會比原先惡化,進口增加而出口減少。這一變化被稱為“J曲線效應”。

連結

willk wrote:
要有賺錢比較重要一堆...(恕刪)


你都說信心了,哪狀況一樣阿,誰知道日本的信心可以一直維持高檔
此外股市又不是上漲可以賺錢,下跌一樣可以賺,波動大就好賺
日本短期信心的確是有,但發力太晚了,政府債務過高,注入貨幣等同於槓桿操作,不論美國、日本,現在的槓桿比率也直逼雷曼兄弟了,跟所以歷史發生時一樣,幾百年歷史的銀行怎會倒呢?但市場信心就是突然崩潰的,沒那種不會倒的事,只不過政府可以用債務貨幣化來代替倒閉而已,但對人民有幫助?

媒體有自己的立場,美國媒體當然站在美國那邊,德國人緊縮難道是笨蛋?還被人罵很多年了,為何堅持?經濟政策一定有好處有缺點,看選擇而已,沒看到最後,誰知道最後的結果,多看吧

economic wrote:
你都說信心了,哪狀況一樣阿,誰知道日本的信心可以一直維持高檔
此外股市又不是上漲可以賺錢,下跌一樣可以賺,波動大就好賺
日本短期信心的確是有,但發力太晚了,政府債務過高,注入貨幣等同於槓桿操作,不論美國、日本,現在的槓桿比率也直逼雷曼兄弟了,跟所以歷史發生時一樣,幾百年歷史的銀行怎會倒呢?但市場信心就是突然崩潰的,沒那種不會倒的事,只不過政府可以用債務貨幣化來代替倒閉而已,但對人民有幫助?

媒體有自己的立場,美國媒體當然站在美國那邊,德國人緊縮難道是笨蛋?還被人罵很多年了,為何堅持?經濟政策一定有好處有缺點,看選擇而已,沒看到最後,誰知道最後的結果,多看吧



投資是看基期

日本這個低迷二十多年的市場

基期已經低到..這波上漲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有這麼厲害的程度

漲勢越猛..代表後面力道越強..

但是這就是市場迷人之處

國家破產在歷史上不是稀奇的事情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 "國家破產的最好投資是投資不會破產的大公司"

你說到德國..德國在一次大戰後..用債務貨幣化解決國債問題..造成惡性通膨下..股市是大漲的

但是領固定收益的人卻變成窮人(國債持有人),農人每個都是大富翁...

未來日本/台灣頗有這個趨勢存在

所以投資不是講對錯..只是選擇的問題

德國選擇緊縮有它的戰略意涵..."就是要讓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傳統南方勢力萎縮,以求德國影響力增大"

是一種自私的行為..沒有對錯,而南方國家的應變之道就是去德國炒房地產..跟買大公司股票求保值

"沒有對錯...只有選擇"

willk wrote:
投資是看基期日本這個...(恕刪)


一般傳統而言是不會使用財政與貨幣政策雙擴張的手段的,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債務貨幣化的情況下只有少數擁有資產的人民有利,絕大多數人民受害,容易引起社會的動盪和對立,對德國而言是沒有選擇,擴張肯定失控,緊縮雖然反對者眾,但握有金援還壓得住,太過擴張的政策就怕失控,一旦惡性通膨,絕對壓不住,別忘了歐洲不是統一的國家

美國其實也很危險的,但透過過去幾年的貨幣政策,其債務到期日的高峰已經向後延了,至少幾年內只有政府支出超過上限的問題,不會遇到還債時的流動性問題,現在就看勢必得日益減低的政府支出部分民間部門是否可以有效替代上來

對於有選舉的國家而言,採取擴張的貨幣政策遠比緊縮有較好的政治選擇性,人們總是好逸惡勞的,要人民勒緊褲袋怎選舉,但債務的增加有極限,也就是市場對債務接受的忍耐度,這是市場信心的問題,當市場還存在信心,那每一天都是3A,可信心通常一瞬間消失,立刻變成垃圾,夜路走多了總是會遇到鬼的,這也是一般傳統上不會採取過渡激進的擴張政策的道德因素。

對於日本來說,走擴張可能是好的選擇,已經在慢性自殺中,那賭一把不見得是錯誤,投機總說沒錢的人一定要投機,對日本來說蠻有這個味道的,但跟所有的投機一樣,沒有保證成功的,反正不是台灣,看戲吧,想投機的可以進場賭看看,不然可以看好戲就好,不一定要賭一把。
貶值救經濟是一種藝術一種賭注
貶的幅度是關鍵
不能貶到大家不爽都照做就沒戲唱了
分吋拿的好是有效果的
值得臺灣學習
economic wrote:
一般傳統而言是不會使用財政與貨幣政策雙擴張的手段的,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債務貨幣化的情況下只有少數擁有資產的人民有利,絕大多數人民受害,容易引起社會的動盪和對立,對德國而言是沒有選擇,擴張肯定失控,緊縮雖然反對者眾,但握有金援還壓得住,太過擴張的政策就怕失控,一旦惡性通膨,絕對壓不住,別忘了歐洲不是統一的國家


別忘了

在安倍之前的野田佳彥做了一個對日本很好,但是卻是自殺的行為


就是日本將在2014年會計年度開始的4月,將消費稅率從目前的5%調升至8%,2015年再調高至10%。日本政府估算,消費稅率倍增之後,每年將新增1,700億美元的稅收,可以用來償還政府債務,以及因應老人化所暴增的社會福利支出、醫療支出、幼兒補助計畫。

這個調高稅率的做法等同幫安倍經濟學鋪上最有利的後備

沒有調高消費稅這個方案..後續就不會安倍經濟學的成功..這是很少人提到的

民主政治就是需要像野田佳彥這樣的傻子

日本民眾肯定今年就必須提早進行資本支出..買房/換車...

其實日本很早就在做財政上的緊縮,從稅務改革跟公部門預算刪減上著手..希望在2021年預算收支為盈餘

至於梅克爾頂多是政客罷了...緊縮政策只會帶來更多的債務

歐洲只會更慘不會更好

(英國歷史上就是利用負債進行成長的最好案例..別怕負債,怕沒有好好利用負債進行擴張跟投資)


willk wrote:
別忘了在安倍之前的野...(恕刪)


提高稅率是否能達到預期效果,現在說還太早,價格的上升有時會導致量的縮減,而稅收則是價格*數量的,台灣的例子是證所稅,都還沒到徵收量就下去了,日本目前物價已經開始上升,稅率的升高也會轉嫁到價格上,消費的力到如何還難說,沒量的話稅收到底怎樣還很難說,還沒發生的最好保守一點

英國也不是只有擴張的,剛去世的首相柴契爾夫人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任內是緊縮的,初期一樣慘痛無比,六年才成長起來,也維持一波數年的成長

目前世界缺乏的根本不是投資,都生產過剩了,光投資生產只會過渡競爭而已,別忘了過渡的投資是浪費,是沒有效果的,且投資也是適用於邊際效益遞減法則的

不論是擴張或緊縮政策都有成功和失敗的例子,英國有,美國也有,我個人認為日本這次拼一下不是壞事的主因是不拼慢性死,拼一下有恢復可能,但不表示拼一下就會成功,有必定成功的辦法,大家早拿出來用了,只不過台灣與日本狀況接近,日本拼成功了,那逼迫台灣也拼的輿論壓力會很大

債務發展不一定是條好路,有正效果的時候他很好用,但沒效果的時候麻煩大了,舉債利率的上升就會壓死人,債務貨幣化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那代表過去努力的財富可能瞬間消失,名目上沒破產而已

舉債投資或消費要看比例的,債務比例不高,那利率低且幫助較大,但如果債務比例很高,你敢低率借錢給這樣的政府、企業或個人?這樣的風險很高,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且能夠承受的,經濟就是這樣,沒有標準答案,政策總是帶有賭注,成敗論英雄而已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