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第奇626 wrote:故事主人翁靠以下方式...(恕刪) 1.店面出售是1250萬..還繳了414萬保單..剩836萬..2.從保單質借150萬..3.房屋底押貸款500萬...4.836+150+500=1462萬...它買債基配息約7.5%所以一個月約9萬....
史第奇626 wrote:看了一些有關債基的文...(恕刪) 債基有很多種債..不是所有債券都和股票是反向...只有高評級債券(美債)和股票偏反向...高收益債和股票偏正向...不要聽到..債券和股票是反向..認為所有債券都是一樣......
這篇文章有特別跑去書店翻,月配9萬多,就本金而言如z大所言14xx多萬,其實文中有提到他購入的三支基金,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澳幣(8.51%&7.18%);美元(7.72%)確定上7.5%以上,但這種本金擴大含賣屋、質借方式與選擇最高配息率,確有討論空間,只能待往後表現來證明!!若持續保有累積資產,則複利效應會更驚人!!註:老先生有提及若以後不在了,這筆資產可留給後代
我肯定zmch大的善意出發點。只不過,類似這樣的報導越多,我卻越擔心耶!基本上,我不認為借貸來投資是值得鼓勵的事。有一點,到目前還沒有被版友討論到。那就是──9萬,花到哪裡去?有需要花到9萬嗎?如果每月花不到9萬,是否就不用房貸來買基金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配息下降以後怎辦?增加貸款來加買債基?很懷疑這篇報導又是媒體跟業者的狼狽為奸?
ayz847 wrote:我肯定zmch大的善...(恕刪) 因為老伯中風了...需要用錢...那9萬有2.3萬要還貸款...所以實際約6.7萬左右...在文中我也不認同用借錢方式來投資...因為這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事....有些人連債券都搞不清楚,以為債券一定和股市成反向...確不知道債券有很多種不同類型...有的偏同向有的是偏反向...真的借錢....那真的會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