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創業的難度與學習地方!

apap7139 wrote:
想請教各位
創業很難也不容易也很累
請問政府有在輔助創業的人麼,就是規劃等..
早午餐,燒烤,火鍋類,目前在思考這3個
請問各位覺得哪個會比較好點呢?
想去學習

小弟覺得 ...

可以先考 中餐 丙級、乙級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apap7139 wrote:
想請教各位創業很難也...(恕刪)

我創業熬了三年,才有一點點小成就,目前已經創業第八年囉。

在此,三個創業常見的名言一起分享,
(1)創業越年輕成功機率越大,成本節省越多(年輕一歲約省一百萬/年)。
(2)創業熬過五年的,約十分之一;再熬過五年能有成就的,又約十分之一。
(3)創業有一句俗語:「三年求生存,五年求發展。」

以上三句話點明了一件事情:時間,也就是說創業最大的難點在於「撐過去」,
只要撐過三年,就算新手也會變老手(不是高手唷);只要撐過五年,成功機會大增;
至於十年後能不能大發或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可能就要看機運了。

接下來分享我理想中的創業方法(小弟的創業過程風險太大,這是經過改良的)。
1.先粗算每月成本多少(創業雜支、生活成本、租金或房貸、生財器具、材料),
然後把這些成本乘以36,就是三年預備金;也就是沒生意(最壞情況)時拿來燒的錢。
2.然後大小事情盡量自己來,廣告單自己發、招牌架設貨比三家、材料要比價比質、
任何事情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目的就是盡量節省成本來撐過「生存期」。
3.把生活的重心盡量放在事業上(所以有老婆有女朋友的人可能會很煎熬),
用最短的時間把自己的特色做出來,用最大的效率把自己的技術磨練好。
4.如果做餐點的,盡量自己掌廚;如果是服務業,盡量自己顧店(訓練應對進退與口才);
不要因為貪圖方便,就請人煮或者顧店,一來成本開銷大,二來自己無法磨練技術。
5.在生存期,不要大量發廣告單或宣傳(已出師或技術磨練好的例外),因為技術尚未成熟,
來了多少客人,就對商譽傷害就多少;等到對自己的技術有自信了,才大量宣傳方為上策。

這些想法是專門針對門外漢想創業的眉角,如果已經學徒出師想自立門戶,那就要另請教高手了。

其實我還蠻樂見年輕人有創業的勇氣;我是正面的看法

但是缺點方面;我覺得台灣人很愛自己當"老闆"的原因

很多都來自只是不想要有人管,想有個老闆的頭銜,但真的問他

business model是甚麼?說都說不出來? 重要的是,真的要創

業,應該要思考我成立這樣的公司實質上可以解決人們怎樣不便的

問題?例如:Pchome 24小時購物的成功 來自於他解決了人們買東西

的方便性和急迫性,很多人上班都很晚哪有時間去賣場買東西,於是

24小時到或的機制,瞬間爆紅!!!

很多人事後都會覺得:靠!!!24小時購物這想法超簡單的,我也想的到!

但是這都是廢話,我相信有些人比pchome早想到,但沒有勇氣去實行

那也是失敗,總之,創業往往的契機來自於,你到底能怎樣解決目前人們

生活中缺少的,或者欠缺的,或解決人們的不方便性,把傳統的方式摧毀

才有利基的產生..

想開店或開公司,性質不同可能差異是有,但基本精神應該差不多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也是開吃的,可能是很多人覺得這比較容易入門

但因為很多人開類似的店,如果特色不夠明顯,我覺得也很難賺到大錢

我比較感嘆的是,台灣人聰明的人很多,卻很少或幾乎沒有殺手級的創業

故事來自於台灣人...

像Dropbox,Facebook,Google的成功,追究其基本概念都是在解決人類

的方便性,但是台灣人的創業都著眼在"吃"的創業是有點可惜了






apap7139 wrote:
想請教各位創業很難也...(恕刪)

從事餐飲十多年來不少親朋好友想向我學(煮呷)
我都以同樣問題問他們,今日我也拿來問你 ……你為何想(作油湯)

迷你胖虎 wrote:
其實我還蠻樂見年輕人...(恕刪)

因為台灣人怕承擔風險且短視近利
做吃的風險比較小,每天收現金

iamlucky777 wrote:
我創業熬了三年,才有...(恕刪)

非常棒的分享~寫得非常好~趕快做筆記~就是這樣沒錯~另外小弟建議創業就是要JUST DO IT~

迷你胖虎 wrote:
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也是開吃的,可能是很多人覺得這比較容易入門


可是台灣能經常性登上國際新聞的,也只有棒球跟吃而已XD。
吳寶春大師的麵包、鼎泰豐的小籠包、台灣傳統夜市、還有最近一個全球前十名的甜點(?),
甚至來台的國際巨星,回訪的前幾句話一定離不開吃的,台灣已經變成創意美食集散地了。

而且...在眾多創業類別當中,吃雖然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但是如何脫穎而出,考驗的是智慧,
甚至說難聽一點,就是那麼多人搞吃的,才會把台灣的美食發揚到國際去XD。

PS:雖然我不是煮甲耶,不過我衷心欽佩任何有勇氣創業的人。

迷你胖虎 wrote:
我比較感嘆的是,台灣人聰明的人很多,卻很少或幾乎沒有殺手級的創業
故事來自於台灣人...
像Dropbox,Facebook,Google的成功,追究其基本概念都是在解決人類
的方便性,但是台灣人的創業都著眼在"吃"的創業是有點可惜了

這要考慮人口的多寡吧,
如果外國人每一千個出一個專科天才,台灣人聰明、算一百個就出一個專科天才好了,
我們天才總數還是輸人家呀XDDD。

不過大大分享一個很好的觀念,解決人類的方便性,這點我會記下來,
看有沒有看法服務更多大眾。

另外,我想說的是,創業不外乎「利」字當頭,
可是也請兼顧「良心」,我知道有點難,不過起碼「利」與「良心」並駕齊驅,
在創業小有成就之際,千萬不要被利沖昏頭而做些違背本意的事情,
這樣傷害的自己、也傷害了大家。

在此,共勉之。


yehkuohui wrote:
非常棒的分享~寫得非常好~趕快做筆記~就是這樣沒錯~另外小弟建議創業就是要JUST DO IT~

我記得最近看過一篇電子創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也是說這一句話:「做就對了」,
難道...大大就是那主人翁XD?

另、謝謝大大稱讚,小弟拋出這塊粗糙的磚頭,希望能引來質地良好的美玉^_^。

goblinlord wrote:
台灣人怕承擔風險且短視近利
做吃的風險比較小,每天收現金...(恕刪)

7-11也每天收現金
所以統一集團短視近利 ?
謝謝各位得回答
水云 wrote:
小弟覺得 ...可以...(恕刪)
介紹一本書, 創業的藝術, 是由蘋果電腦很早期的員工, 後來出來做創投寫的. 我覺得這本書是所有要創業必看的書. 作者寫(跟之前一為回覆一樣)創業的目的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 所以你要創業, 必須先問自己, 你的產品, 可以為你的客戶創造什麼利益, 這樣你的創業才會成功, 而不是不爽老闆而憤而自行創業.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