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nt69 wrote:
p.s:以上是自以為低風險且能有穩定現金來源的方法,還請大家指正,謝謝!
如果基金說明書已經告訴你是RR5, 就請千萬不要自己假設是RR1.
小弟認為堅持長期投資,持續投資應該是有九成以上的勝算, 但問題來了,
請先問一下自己,能否做到 "堅持/持續"?
許多人看了雜誌或電視,種種成功的例子,不禁心中也癢了,也想如法泡製.
但遇到股價下修10%, 20%,能否堅持? 版上就很多血淋淋的例子,
搜尋一下 , "中華電, 台達電,宏基,鴻海 ...", 有多少人在股價接近落底時
開版問要不要停損, 接著許多網路股神就會跳出來,說得頭頭是道,基本面,線型,
籌碼面...受不了,去做 "停損", 翼望等股價再跌的時後再次買回,
無奈經常事與願違.
分批投資,長期投資,與持續投資應該是有非常大的勝算,但真的要有決心,
否則,半途而廢,最後通常決定停損出場的價位,都是相對低點,以大賠收場.
水云大說的沒錯,真正的實行是最重要的,有時候稍有報酬的時候,就會有想要賣出,低點再買回,於是又有千千萬萬的投資念頭,忘了原本想要長期領股利的初衷。不過有些前輩用波段操作的方式似乎也很好,不過我實在不太會去抓高低,而且太久買不到錢放著應該會手癢,這個方式可能比較不適合我 ^^。
d4710030大說的買點問題也是我現在的困擾,到底台灣50現在53塊的價格算高還是低。而且要買到30塊的台灣50不知要等至何年?到時也不知道敢不敢買。怕的最後又是空手而回?
買台灣50似乎資金的分配很重要,可以逐步買低,不過有時看閒錢躺在那定存,就會想說即使53塊殺進去,以兩塊的報酬來看,還是比定存好得多,哈哈,這就是手癢。有紀律的固定買進這招不錯,以免我失心瘋一次把子彈用完。
有前輩說風險是全部集中台灣,我也是這樣覺得,不過最近證交所是不是有要推出連接國外的ETF?不知道這樣有沒有分散一點風險?
最後非常感謝前輩提供的Reits資訊,有想分散部份資金去買Reits和傳產配息股,這樣一年就可以分散領個幾次報酬,似乎更加穩當喔。
telent69 wrote:
謝謝各位前輩的說明,...(恕刪)
台灣50 你可以靠50家好公司退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