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時空背景的不同才造就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吧我父親曾驕傲的告訴我,他年輕的時候月收入二千多元,而對面的老師才月入八百多元;可是在我懂事了以後,對面的老師加上補習至少月入七、八萬,而我家月收入也大概五萬多吧。在民國七、八十年代一般銀行利息約10%,而且公務人員在當時是大多數人認為沒出息的行業,因為薪資低,而且機會少;而一般的上班族收入要超過公務人員算是蠻普遍的;而現今私人企業同等學歷的新鮮人只有公務人員七、八成的待遇,而且普遍的沒有像以前退休時可以領一大筆的退休金,所以因為政府為了企業的獲利而壓制基本工資時,為何沒有壓制公務人員的薪資呢?政府在勞退制度更改後,為何又不敢變更公務人員的退休福利呢?所謂的不公平現象於焉產生了,政府不去思考所謂的精緻化產業和提升整體產業競爭力,而只是在維護財團的獲利及生存,君不見奇美電因鴻海入主而獲貸數百億嗎?那樣的營運績效和未來展望和掌握的技術能力有資格獲得貸款嗎?我只能說無能的政客想到的只有自己的利益,國家百姓的未來只能自求多福了,另一方面是台灣的人民只有政治熱情卻沒有正確的政治思維,不知如何正確的行使自己的權利,只會盲目的跟隨政黨,卻不會團結監督自己選出的民意代表是否有正確的為國家社會謀求進步與改善國家經濟。
tygg wrote:我只知道台灣公務員連最低科技的柏油路都鋪不好!!去過日本的人心裡最清楚!!然後他們的福利保障是全台最高......跟真實社會中做得好錢領的多,做的差被炒魷魚的社會自然法則是相反的..... 你知道個X...鋪柏油是公務員???要批評公務員前請先做足功課吧...不然被抓到辮子又被罵樓主寫得很用心...不過卻沒辦法抵抗憂國憂民的鄉民放大絕"公務員領的錢...是人民的納稅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