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2110 wrote:
當然有破解方式~~~...(恕刪)
假如你投資了100萬, 平均股息5%, 每年50000, 被扣50000*2%=1000,
但如果這100萬, 只要一年進出一次, 光稅的部份就 1000000*(0.3%+0.1425*2*證券公司折扣算25折好了)=3712, 進出有沒有賺另當別論了.
所以千萬別太意氣用事了.
KCLin0423 wrote:
不要參加除息不就好了嗎?
不懂為何那麼多人愛除息
沒有填息除息有意義嗎?
除息當天漲? 那就是差價壓!!
所以股票或力的本質來自於差價
那就不用參加除息了呀...(恕刪)
不要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誤導了.
我知道這就是許多人對於為何"除息之後要扣除股價"不能理解的原因.
要知道, 股票在除息前, 股價已經充分反應了"含息"這件事, 不是只有你知道, 全市場的人都知道這件事, 所以先不考慮該股票的未來前景, 早在除息前一段時間, 股價就已經逐漸上漲反應這件事. 以台股來說, 這現象其實很明顯, 每年年初就已經知道每家公司去年獲利狀況了, 在參考過去這些公司的盈餘分派的慣例, 市場就已經預測這些股票今年會發多少股息, 對照當時的價格, 預期殖利率有多少%, 每年2~5月一堆的報章媒體都在提供這些資訊, 想賺股息的人也早早就開始佈局了, 到除息前股價已經充分反應了這件事, 這時候不管要不要參加除息, 投資人都已經算是賺到了這股息了, 只有天真又無知的人才會以為, 他只要除息前幾天進場就可以平白賺到股息. 金融市場沒這麼好康的事! 這不是市場運作的法則, 只有"資金+時間", 或者"資金+風險"才會有獲利, 想要只靠"資金+一天的時間"就賺到錢才是不合理的!
至於填息, 那是基於除息後"價格變便宜"的心理錯覺, 加上對公司未來前景看好等因素造成的.
這也就是為何許多公司去年獲利不錯, 但前景不佳時, 除息前股價撐在那裡不會跌, 一旦除息之後就一落千丈, 因為唯一的利多因素沒有了.
denny_kf wrote:
不要再用這些似是而非...(恕刪)
一切一切都來自於差價
就算是除息前已經反映含息
你的獲利還是來自於差價
再者,如果真的是在除息前會反應差價
那你在除息前賣掉拿回你應得的利潤更是你應該做的事
幹嘛要除息? 以此邏輯是在賺股息賠差價嘛? 然後再承擔萬一貼息的風險?
這樣邏輯的生意不用想也知道不該做
中石化配息1.75(未除息),股價卻是 Orz
國泰金配息 0.5, 股票股利 0.5 , 他在除權息的價格震盪已經超過這個範圍甚多
所以,所謂除權息之前股價就會反應的邏輯是不通的
巴菲特的波克夏的股票,是不配股息的
那他不就是垃圾股? 一切的獲利都來自差價壓!!
只有天真的人才會認為
股票的貨利是來自於股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