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為什麼印鈔票會造成貨幣貶值??

現在已經不是金本位了

台灣銀行也偷偷印了很多鈔票

台灣的黃金有增加嘛?並沒有

通膨不是數字而已

台北的房價 以前一百塊就感覺能買好多東西

現在感覺好空

cypin wrote:
呵呵,我當初看貨幣戰...(恕刪)


因為鈔票本身並沒有價值

他代表的是信用

美國也不能無限制的印鈔

他的通膨也是有的 只是他會傳染給世界

印越多美元地位會越來越低


peavy112397 wrote:
因為鈔票本身並沒有價...(恕刪)


是阿,就是美鈔印太多了,
現在不管是原油,黃金或各項原物料都回不去了...
所以後來很多國家都考慮把儲備貨幣改成非美元(歐元,人民幣或日圓)
不過看來短時間內還是美元為主
美國廢除金本位有那時的歷史背景,當時美國有不得不的壓力
別忘了在剛開始實施金本位的時期匯率制度跟現在是不同的,廢除了金本位也有相對應的措施
美元就購買力來說跟金本位時期變化如何才是實施現在貨幣制度應該觀察的
貨幣的產生機制沒很單純,跟很多東西有關連性
例如:外資匯入10億美金打算投資台灣股市,那央行的外匯增加了10億美金,但相同的得提供10億美金*匯率的台幣,台灣內部的貨幣供給也是增加

個人觀點,不喜歡請跳過
貨幣是用來交易生產出來的物資或服務的,
貨幣的真正價值是建立在這上頭的,它只是個交易工具,
如果沒有更多的產出,卻印了更多貨幣,
就如同pizza沒有買更大的,卻要分給更多人
公路車ing wrote:
這點錯 , 這點的立...(恕刪)


最大的問題在於你賺鈔票、不是只為了買黃金

農人生產了稻米、工匠製造了工具,或者是該地區出產有價值的天然物資(如:石油)
這些商品都會增加該地區通貨的價值

所以:「通貨總價值 = 黃金價值」,這種想法基本上就是錯的

而是:「通貨總價值 = 黃金 + 該通貨所能買到商品(糧、水、土地…之類)」

這個等式中可以看到、如果商品數量暴增(生產力大增)、即使黃金數量不變
通貨的價值一樣可以提高


我們所遇到的惡性通膨、通常主因都不是在黃金不足
而是生產力敗壞、所能買到商品數量大減
一樣數量的錢能買到的東西(如:稻米、飲水)變少

就拿辛巴威來說、他的超級通膨主因是什麼
掌政者推行有問題的土地政策、使得農業生產力極度低落
使得原本的產糧大國的竟落得市場無糧可買的下場

才演出那場超級通膨

economic wrote:
國廢除金本位有那時的歷史背景,當時美國有不得不的壓力
別忘了在剛開始實施金本位的時期匯率制度跟現在是不同的,廢除了金本位也有相對應的措施
美元就購買力來說跟金本位時期變化如何才是實施現在貨幣制度應該觀察的
貨幣的產生機制沒很單純,跟很多東西有關連性
例如:外資匯入10億美金打算投資台灣股市,那央行的外匯增加了10億美金,但相同的得提供10億美金*匯率的台幣,台灣內部的貨幣供給也是增加

個人觀點,不喜歡請跳過...(恕刪)


正解 ,

「金本位」 ( 我這裡指的都是理論 , 而非現實的金本位歷史) 應該是要在於有多少黃金儲備僅能夠印多少鈔票 ( 且各國都FOLLOW 金本位 )

其實所謂的鈔票根本不是鈔票 , 是黃金的抵用券 ( 方便使用的「金」鈔 ) ( 應該要把它視同真實黃金)

所以如果我把我印的鈔票都拿去買黃金 , 其實我等於是拿我原先儲備的黃金去買了新的「等量的」黃金回來

= =! 這跟外匯存底的概念一樣 , 外匯存底是外資匯入「兌換」(或說)「購買」台幣的抵押
所以外匯存底並不是錢 ( 他算抵押品 )

固定黃金儲備,固定鈔票發行量,喵的BB彈,他必然也一定要搭配「固定匯率」否則就能大套利了,但是好笑的來嚕,如果國家不破產的話,大家是否也得要「固定利率」? 不然還是能套利

「金本位」失敗是必然的..... , 至於替代了失敗的金本位是否就是完美的貨幣政策(這裡指的貨幣政策指的是「貨幣的發行是基於政府的信用擔保」而非一般俗稱的貨幣政策(央行採用的)

想也知道不是 , 他的缺點就是會有匯率的波動 & 惡性通膨的可能(辛巴威事件) 甚至更多問題

所以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 , 什麼東西才是真正的「價值」, 答案很簡單啦 ( 但是沒意義 ) , 那就是 「購買力」 問題是什麼東西才能保有持平(甚至上揚)的購買力 ?

貴金屬 ? 土地 ? 股票 ? 原油 ? 美鈔 ? anyway啦 反正答案 一定不是 ( 選票 、 30cm & 嘴炮 )

大家共勉之 ( 另外有高手知道 正確答案的 請務必 cc給我喔 ) 小弟將非常感恩

iDemon.Zero wrote:
最大的問題在於你賺鈔票、不是只為了買黃金

農人生產了稻米、工匠製造了工具,或者是該地區出產有價值的天然物資(如:石油)
這些商品都會增加該地區通貨的價值

所以:「通貨總價值 = 黃金價值」,這種想法基本上就是錯的

而是:「通貨總價值 = 該通貨所能買到商品(糧、水、土地,也包含黃金)」

這個等式中可以看到、如果商品數量暴增(生產力大增)、即使黃金數量不變
通貨的價值一樣可以提高...(恕刪)


「金本位」的概念下應該要把黃金當成是衡量購買力的依據 , 所以他應該不能視同商品
否則就是 excle 經常會遇到的 「循環參照」

至於商品數量暴增,通貨的價值應該要下降吧? ( 總值上升 ) <= 呵呵 小小挑大大的瑕疵 ( 當然我看的懂你的意思啦 )

你的回文一直都很有水準的 ( 不過我主要不是認 id 我都是認頭像 ) 噗噗
公路車ing wrote:
「金本位」的概念下應該要把黃金當成是衡量購買力的依據 , 所以他應該不能視同商品
否則就是 excle 經常會遇到的 「循環參照」

至於商品數量暴增,通貨的價值應該要下降吧? ( 總值上升 ) <= 呵呵 小小挑大大的瑕疵 ( 當然我看的懂你的意思啦 )

你的回文一直都很有水準的 ( 不過我主要不是認 id 我都是認頭像 ) 噗噗


商品產量暴增、商品價格通常會下降

商品價格下降、我用更少的錢可以買到一樣的東西
不就等於通貨價值增加
ok , 拍謝 , 搞錯了價值 的概念

小弟自爆 ......... qqq

-----------------------------(更新)

應該說不是搞錯了價值的概念 , 是把 通貨的價值 ( 跟 商品的價值 看混了 )

所以 變成剛好相反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