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打敗法人的價值投資法》讀書心得分享

《打敗法人的價值投資法》(2)

原文連結:http://windfinance.blogspot.com/2012/05/2_15.html

約翰‧坦伯頓所管理的「坦伯頓成長基金」(Templeton Growth Fund),是第一檔進行全球投資的基金,因此被譽為「全球投資之父」。

坦伯頓爵士認為,把投資範圍擴大,就能找到更多便宜股,甚至可以從眾多便宜股裡面找出「最佳便宜股」。此外,由於世界各國的經濟展望都略有不同,誰也無法保證明年表現最好的股市會落在哪個國家,全球化的分散投資可以避免錯過表現最好的股市。

全球投資的另一項優點,就是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中國諺語:「覆巢之下無完卵。」假如投資組合集中在特定國家,當這個國家的經濟發生危機時,你的投資很可能會全數變成泡影。但如果把投資組合分散在世界各地,由於其他地區的股市未必與該國呈現高度正相關,因而產生降低風險的效果。

但全球化投資並不是盡善盡美,匯率浮動是首先面臨的難題,即使投資人賺到了股價,也很可能會賠掉匯差。一般而言,基金經理人會運用匯率避險工具來避免匯兌損失,有些基金經理人更是積極操作匯率避險,希望能從中獲取收益,最有名的就是「富蘭克林全球債券基金」,但投資人是否能接受這種投資風格則是見仁見智。然而,這些都不是散戶能辦到的投資手法。

此外,各國的會計制度並不一致,進行全球化投資時,要注意國外企業的財報表達的意義可能與本國企業不同,這是少有人注意的專業分析項目,也是「努力的投資人」獲得超額報酬的機會。

本書以瑞士糖果公司 L&S 為例,說明會計制度差異對財務報表分析的影響。L&S 專門銷售昂貴巧克力,品牌非常響亮,但本益比只有十倍左右,對照前陣子美國某公司以二十倍的本益比買下位於瑞士及挪威的另外兩家糖果公司,L&S 的價格顯得非常便宜。

此外,L&S 的價格僅為 EBITDA (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盈餘) 的三倍多,也就是在扣除機器設備折舊,以及所支付的利息費用、稅金後,期初投入的資金只要不到四年就能回本。

為什麼會這麼便宜呢?原因是,不同於其他國家由政府當局規定折舊年限,瑞士企業可以自行決定折舊政策,而 L&S 的經營團隊非常保守,採取極為嚴苛的折舊政策。

有趣的是,本書作者並不鼓勵投資新興市場,原因是這些國家的政經環境較不穩定,令投資人血本無歸的案例不勝枚舉,像是俄羅斯債信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風暴。近年備受投資人看好的中國,政府介入經濟活動的跡象也非常明顯,如果政府突然改變政策,投資人恐怕得自行承擔後果。

總而言之,散戶想進行全球化投資,恐怕還是透過共同基金或 ETF 會比較恰當,不僅能輕鬆享有分散投資與匯率避險的效益,還能省下研究各國會計制度差異的時間。

如同《用心於不交易》所提及的,本書作者也認為頻繁交易是複利的敵人、國稅局的朋友。最近證所稅風波不斷,台灣投資人或許也應該開始認真思考如何降低交易頻率,就算證所稅法案沒有通過,降低交易頻率也能節省手續費及證交稅,多少有助於提升投資績效。

最後,我想談談近年市場上出現的「偽價值型投資人」,以及價值型投資窒礙難行的原因。

在巴菲特出名之後,許多股市名嘴都喜歡用自己發明的「價值量尺」分析股票,打著價值型投資的大旗,拿出各種數據來說明自己推薦的股票有多麼便宜。奇怪的是,不同於大多數價值型投資人把心力放在冷門股,這些股市名嘴總是圍繞著熱門股,甚至還說自己改良巴菲特的投資方式,專注於熱門股的價值分析,才能兼顧股息與價差。

這當然是充滿盲點的。首先,既然是熱門股,就是資金所追逐的股票,怎麼可能還有便宜價呢?這些股市名嘴所說的「兼顧股息與價差」,其實是看到股價上漲就趕緊獲利了結,若是不幸套牢就硬抝成長期投資,領股息兼等待解套。

這並不是價值型投資的精髓。在價值型投資人心中,股價是只有在交易時才具有意義,帳面盈虧並不會影響到投資決策,並且能經常保持淡定的心境。因此,如果能以超低價投資具有長期成長潛力的企業,價值型投資人有辦法緊抱獲利超過五成,甚至於一倍的股票,而無動於衷;也有辦法緊抱套牢的股票,甚至加碼買進,而面不改色。

有些人,在股票上漲兩、三成後,就開始心癢難耐,這是價值型投資窒礙難行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只有在股票套牢時才願意長期投資,而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有長抱好幾年的心理準備,這是價值型投資窒礙難行的原因之二;更多人,總是在熱門股裡面尋找符合價值型投資的標的,無異於緣木求魚,這是價值型投資窒礙難行的原因之三。

上述三項難題,至今我也無法完全克服,但確實在逐漸進步,在這裡與有心從事價值型投資的朋友們共勉之。
在大多頭市場時,價值型投資績效不會突出的
巴菲特選公司有個特色,選可以實際帶來現金收入的,所以不管市場有多爛,他總是還有現金可以買入,但這點在台灣一般投資人是做不到的,平時就已經融資買股了,股災時沒錢買了
巴菲特買入公司時機可以有非常好的條件,股災時一堆企業缺乏現金,此時擁有現金的巴菲特可以跳過公開市場取得非常特別的好價格,看看巴菲特買高盛的作法,那幾乎沒風險又是高利潤的
當然巴菲特也有看錯的時候,但一位投資專家數十年買股,勝率超過9成,這不是容易做到的

價值型投資不見得適合所有人,事實上適合的人比例不會高,那需要資金和個性等條件的,但必須說這是一套勝率會高的投資方法
價值投資法,當初我也買了葛拉漢的書,
征服股海也有看,很適合初心者學習,
比起技術分析,價值判斷是最該先建立的。

但是價值判斷,是需要勇氣的,
這10年來說:
27.X塊台塑,有吸引人吧!
7.X塊玉山金,這是金融風暴的價位.....
沒有長期下單的習慣,就算有漂亮的點,也沒有勇氣下手,
短線也是有學習價值的。
隨風小嫩咖 wrote : 《打敗法人的價值投資法》(2)

原文連結:http://windfinance.blogspot.com/2012/05/2_15.html

約翰‧坦伯頓所管理的「坦伯頓成長基金」(Templeton Growth Fund),是第一檔進行全球投資的基金,因此被譽為「全球投資之父」。

坦伯頓爵士認為,把投資範圍擴大,就能找到更多便宜股,甚至可以從眾多便宜股裡面找出「最佳便宜股」。此外,由於世界各國的經濟展望都略有不同,誰也無法保證明年表現最好的股市會落在哪個國家,全球化的分散投資可以避免錯過表現最好的股市。

全球投資的另一項優點,就是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系統性風險。中國諺語:「覆巢之下無完卵。」假如投資組合集中在特定國家,當這個國家的經濟發生危機時,你的投資很可能會全數變成泡影。但如果把投資組合分散在世界各地,由於其他地區的股市未必與該國呈現高度正相關,因而產生降低風險的效果。

但全球化投資並不是盡善盡美,匯率浮動是首先面臨的難題,即使投資人賺到了股價,也很可能會賠掉匯差。一般而言,基金經理人會運用匯率避險工具來避免匯兌損失,有些基金經理人更是積極操作匯率避險,希望能從中獲取收益,最有名的就是「富蘭克林全球債券基金」,但投資人是否能接受這種投資風格則是見仁見智。然而,這些都不是散戶能辦到的投資手法。

此外,各國的會計制度並不一致,進行全球化投資時,要注意國外企業的財報表達的意義可能與本國企業不同,這是少有人注意的專業分析項目,也是「努力的投資人」獲得超額報酬的機會。

本書以瑞士糖果公司 L&S 為例,說明會計制度差異對財務報表分析的影響。L&S 專門銷售昂貴巧克力,品牌非常響亮,但本益比只有十倍左右,對照前陣子美國某公司以二十倍的本益比買下位於瑞士及挪威的另外兩家糖果公司,L&S 的價格顯得非常便宜。

此外,L&S 的價格僅為 EBITDA (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盈餘) 的三倍多,也就是在扣除機器設備折舊,以及所支付的利息費用、稅金後,期初投入的資金只要不到四年就能回本。

為什麼會這麼便宜呢?原因是,不同於其他國家由政府當局規定折舊年限,瑞士企業可以自行決定折舊政策,而 L&S 的經營團隊非常保守,採取極為嚴苛的折舊政策。

有趣的是,本書作者並不鼓勵投資新興市場,原因是這些國家的政經環境較不穩定,令投資人血本無歸的案例不勝枚舉,像是俄羅斯債信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風暴。近年備受投資人看好的中國,政府介入經濟活動的跡象也非常明顯,如果政府突然改變政策,投資人恐怕得自行承擔後果。

總而言之,散戶想進行全球化投資,恐怕還是透過共同基金或 ETF 會比較恰當,不僅能輕鬆享有分散投資與匯率避險的效益,還能省下研究各國會計制度差異的時間。

如同《用心於不交易》所提及的,本書作者也認為頻繁交易是複利的敵人、國稅局的朋友。最近證所稅風波不斷,台灣投資人或許也應該開始認真思考如何降低交易頻率,就算證所稅法案沒有通過,降低交易頻率也能節省手續費及證交稅,多少有助於提升投資績效。

最後,我想談談近年市場上出現的「偽價值型投資人」,以及價值型投資窒礙難行的原因。

在巴菲特出名之後,許多股市名嘴都喜歡用自己發明的「價值量尺」分析股票,打著價值型投資的大旗,拿出各種數據來說明自己推薦的股票有多麼便宜。奇怪的是,不同於大多數價值型投資人把心力放在冷門股,這些股市名嘴總是圍繞著熱門股,甚至還說自己改良巴菲特的投資方式,專注於熱門股的價值分析,才能兼顧股息與價差。

這當然是充滿盲點的。首先,既然是熱門股,就是資金所追逐的股票,怎麼可能還有便宜價呢?這些股市名嘴所說的「兼顧股息與價差」,其實是看到股價上漲就趕緊獲利了結,若是不幸套牢就硬抝成長期投資,領股息兼等待解套。

這並不是價值型投資的精髓。在價值型投資人心中,股價是只有在交易時才具有意義,帳面盈虧並不會影響到投資決策,並且能經常保持淡定的心境。因此,如果能以超低價投資具有長期成長潛力的企業,價值型投資人有辦法緊抱獲利超過五成,甚至於一倍的股票,而無動於衷;也有辦法緊抱套牢的股票,甚至加碼買進,而面不改色。

有些人,在股票上漲兩、三成後,就開始心癢難耐,這是價值型投資窒礙難行的原因之一;很多人,只有在股票套牢時才願意長期投資,而不是打從一開始就有長抱好幾年的心理準備,這是價值型投資窒礙難行的原因之二;更多人,總是在熱門股裡面尋找符合價值型投資的標的,無異於緣木求魚,這是價值型投資窒礙難行的原因之三。

上述三項難題,至今我也無法完全克服,但確實在逐漸進步,在這裡與有心從事價值型投資的朋友們共勉之。...(恕刪)

幫忙補充兩點
1.多數人無法忍耐及看到資產不停的縮水而忽略當初所評估出的價值

2.會被執行停損的人笑 在受不了被笑的情況下就放棄了價值投資

此外 多數人評斷價值的方法還是有誤
幾乎都用盈餘及股利來評斷

隨風小嫩咖 wrote:
原文連結:http:...(恕刪)



時空背景的不同
究竟

瘦狐狸 wrote:
幫忙補充兩點1.多數...(恕刪)


判斷一家企業的價值,一半是靠科學研究,一半是靠藝術上的靈感。---巴菲特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