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townno1 wrote:
選後這些動作,應該是...(恕刪)
難得有一篇條理清楚,推論合理的文章,比起一堆意氣用事、邏輯混亂、浪費網路資源的情緒文章好多了

財政吃緊其實從金融海嘯以來一直都存在,這也是為什麼證所稅改來改去,不敢貿然全面替代證交稅的主因
至於外資動向,卻有太多變數,官方有意導引,也還要天時…
3325km wrote:
智障的政策 引發 滯脹 的經濟。
滯脹 即 遲滯性通膨
經濟 遲滯 不敢 調高利率
結果 通膨 就上來了。
滯脹 的結果
帶來了 最終的結果 ---> 智障 的 百姓。
downtownno1 wrote:
選後這些動作,應該是跟鈔票印太多,政府財政惡化有關
美國先前貨幣寬鬆,為了保持台幣兌美元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下,台灣有可能不跟著印鈔票加大貨幣供給?
而房價又是支撐整個市場資金的水庫,浮濫的資金沒有良好投資標的,透過銀行,又都躲進房市
打房是假議題,打房會讓游資沒去處,進入股市恐怕會把泡泡吹的更大,要控制著讓泡泡不破也不大
所以,如果升息收回資金會加重各行業還有房屋貸款人負擔
外國資金匯入怕台幣升值,而買匯的外資也看準台灣非升息不可
不升息收回游資的方法
就是證所稅議題,大家會把資金從股市抽回
油電雙漲,帶動物價齊飛,大家會不消費,企業也會多留現金在手,銀行和企業融資也會較保守
製造硬著陸
政府和央行看議題發酵後收回的資金,再來看要不要持續加強力道
證所稅告一段落,也排除外資
就是告訴這些外資,已經讓股市跌了一段時間,股市現在很適合資金進入,政府也把梗鋪好了,政府也把該買的部位已經先買好,外資趁現在進來買便是,但別想狙擊新台幣
這樣會犧牲不少小企業或小店就是了,但還可以讓這種扭曲的情況維持下去,而不會引爆嚴重的金融問題
政府絕對財政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