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馬凱教授 - 股票族沒繳稅!大家真是誤會一場


水云 wrote:
小弟想問台積電 ( ...(恕刪)


台積的 ADR 舊資料。ADR 會溢價,折價,我也不清楚,應該跟公司給人的前景有關:
-------------
台積電大股東荷蘭飛利浦公司與行政院開發基金總額13.4億美元的美國存託憑證 (ADR)釋股案,美東時間4日晚間 (台灣時間5日上午)完成定價,每單位交易價格為8.6美元。
台積電此次共發行151.655百萬單位ADR,每單位ADR表彰5股台積電普通股。

此次ADR發行價格為每單位8.6美元,換算成普通股約為每股新台幣54.78元,較台積電普通股 8月4日收盤價54.7元溢價0.15 %,較ADR8月4日收盤價8.65美元折價0.58%。

總計此次台積電 ADR發行交易金額為13.4億美元;此外,這次發行作業承銷商可以在30日內選擇追加發行(over-allotment)最高達22.745百萬單位台積電ADR。

由於此次台積電以大股東持有的老股發行ADR,因此不會對台積電股本產生膨脹效果。

累計台積電ADR發行數佔普通股總發行數的比例已由約14.2%提升到約17.3%。飛利浦及開發基金皆承諾,在此次出售持股後,直到2006年底前都不會再於台灣或國際市場出售台積電股份。
對小散戶更傷
以後好壞不知道
但現在台股每日跌是怎麼
別國大漲台股還跌
kwpt wrote:
不懂"證所稅傷大戶,...(恕刪)
3325km wrote:
簡單的說,股價就是競爭力。


倒因為果,邏輯錯亂。

公司有競爭力,股價就會升高。反之,不是股價高,不一定就代表有高競爭力,就「不一定」能造就競爭力。

股價高,在競爭力以外因素很多。反之,公司的競爭力,股價以外的因素也很多。

併購不一定要用換股,併購也不一定就能提高競爭力,失敗的併購比比皆是。通常泡沫市場的末期表現就是,公司利用高股價四處併購,結果併購後的成果往往不如預期。

雖然股票市場是新公司重要的籌資管道,但股票市場不等於資本市場。

證所稅並不會消滅股票市場,台灣股票市場也不會因為證所稅而無人投資,好公司更不會因此籌資困難。

說好的19根停板呢?現在幾根了?
vaquero wrote:
倒因為果,邏輯錯亂。...(恕刪)


我就會退出。
我幹麻買?
沒超漲,就沒超額利潤。我幹麻冒風險買台股。
如果每年的可能報酬從 20% 掉到 12%, 加扣稅變 10%.
我何苦買台股,我買國外的股票基金,etf,高收益債不就好了,
台股就少買一點,把利潤控制在400萬元以下就好,省得報稅整死人。

成交量 從 1200億變 700億,中實戶已經出一部分了。
等到立法院通過,還會掉。
信不信由你

我現在變得比較忙,正在研究 interactive broker 怎麼開戶
也重新在整理基金戶,沒辦法,股市的資金就是不能留太多,沒行情,沒利潤,不如買 組合債就好了。

購價會失敗,沒錯
但沒股價,連購併的機會都沒有。


沒資本市場, 就不會有晨星。
雞養大了,就說 沒蛋 沒關係,那是不正確的,你忽略了蛋變雞的艱辛過程
晨星的大老板,整天夢想股票上市會破百, 才願意冒險出資
工程師夢想股價一上市,就會變有錢人,就不用再暴肝。
沒股價,晨星怎麼生出來。
3325km wrote:
我就會退出。我幹麻買...(恕刪)


就用您的例子告訴大家:這些還待在台灣的大戶中實戶為何走不掉。

台灣開放投資國外股市已經超過十年以上了,這十年來台灣的股市也一直要死不活。其他國家股市池塘大魚多,指數還屢創新高,您為何不早點出走?可以賺得更多更快。

原因就是:

每個國家的股市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態,有不同的財稅金融法規,不是說錢搬過去這麼簡單。

舉例來說,國外公司的財報看的懂嗎?這不是只有英文而已,台灣現在連會計制度都還沒有跟國際接軌。

別的股市沒有漲跌幅限制,沒有內線,沒有人脈,你的消息通常比人家晚上一截,你的對手是世界上最聰明頂尖的階層之一,你想怎麼玩?巴菲特到中國,索羅斯到香港,他們都不可能親手操盤,也不是無往不利。

許多大戶中實戶,就跟流氓沒兩樣。什麼意思?就是他們只能在自己的地盤魚肉鄉民。出了自己地盤,還囂張的起來嗎?到國外投資股市,是有很高的資訊門檻的。

你可以考慮一下,花這個時間精神,跟繳最多20%所得稅給國家,哪個划得來。別跟自己的錢意氣用事。

不否認你真有辦法,能在國外股市賺錢。那我非常鼓勵你前往,為國家爭取外匯。


vaquero wrote:
就用您的例子告訴大家...(恕刪)


大戶為什麼走不掉,因為有超額利潤。
沒超額利潤,就不用留了。
自已最熟悉的市場,能力好的,就有實力跟 外資拼 台股。
資金動能少了,超額利潤就少了,就不一定要買台股。
報稅 是個沉重的負擔,除非電腦自動算,不然會趕走一堆怕麻煩的人。


國外股市,那個難懂嗎?
高通的財報,比 聯發科還乾淨。我們又不是美國人,買美股又不用繳 美國稅,為什麼不能買
高通的產品,跟聯發科還不是一樣,有什麼難懂,難得是美國股市的買賣特性。
我晚上不睡覺,睡白天 買美股有什麼問題。也不一定要天天看盤。

如果個股沒能力買,我買 PIMCO 債卷,富蘭克林的亞洲成長股總可以吧.
台股的吸引力,如果輸給基金,我幹麻買?


不是花不花錢 繳稅的問題,而是跟本市場就會死掉。沒買家,賺不到錢,怎麼繳。

買基金 還不是要繳稅,600萬最低稅賦,也是要繳。
不是繳不繳的問題。是競爭力的問題,沒競爭力的市場,沒人有興趣。

新加坡摩台指,就是會贏 台期指,我們自已笨,殺雞取卯。沒辦法,政府視野非常有限。為了正義。
3325km wrote:
報稅 是個沉重的負擔,除非電腦自動算,不然會趕走一堆怕麻煩的人。...(恕刪)


有證所稅的國家,都是由券商自動幫客戶算好的,台灣應該不會例外。

我從來沒反對您去買外國股票呀。

只是台股,大戶中實戶都說要賣~

為什麼大家都不賣?說好的19根停板呢?
(這兩天台幣大漲,我的感覺是,外資正在虎視眈眈。唉~19根停板的目標愈來愈遠...)

ps. 國家競爭力,跟股市也沒有絕對關係。這十年來台股規模變大了,但台灣的競爭力增加了嗎?
vaquero wrote:
有證所稅的國家,都是...(恕刪)


台積電,鴻海,聯發科,聯強,研華,華碩,宏達電,一大串高價電子股,世界競爭還在,
就算証所稅實施,也不一定會馬上掉下來,但風險就是大。


沒有台股的活潑性,就不會有晨星這家公司出生。就算有,出生地,恐怕也不在台灣,


但可以確定的是,以後想生世界級競爭力的公司,就應該機會變小了,不會有人想在一個制度不健全的資本市場籌資。
vaquero wrote:
有證所稅的國家,都是由券商自動幫客戶算好的,台灣應該不會例外。.(恕刪)


怎麼算,你教教我

這麼大成交量,怎麼算?
加上融資融卷。
加上買 100張市價買,不同的價格成交。當天又沖銷倒一半,不幸剛好又在年底最後一個交易日,怎麼報稅?


那個要算這個系統的超級電腦準備好了嗎?
從規格訂定,採購,競標,發包,設計,完成,測試,要多少時間 ?
如果沒有系統算,那 每個人卷商的一大串資料,怎麼去算獲利?
倒底是要自已拼命亂算,還是要等 國稅局盯上,上法院去算,然後繳兩倍 稅 。

沒把握,幹麻找自已麻煩
台股少買一點,多買一些基金,國外商品,不是比較簡單。
3325km wrote:
不會有人想在一個制度不健全的資本市場籌資。


好的公司絕對不會寂寞。

想了一下,我甚至開始懷疑股票市場是否真能幫助新公司增加競爭力。你的理由是「大老板整天夢想股票上市會破百」那不也是魔鬼的誘惑?

我自己長久以來的觀察,十個新公司的老闆,九個在股票上市上櫃後,開始不務正業。

坦白說,我倒覺得證所稅降低從股市賺錢的誘因,可以幫助這些新公司領導階層專心本務,增加競爭力。

沒那麼難算啦,還超級電腦哩。現在可是「雲端」時代。我的美國券商也是每年自動寄報稅單給我。我自己從來不知道怎麼算,拿著單子照填就是。這是券商該做的事,不然收交易費是做啥用的?

先去睡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