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課房屋交易所得稅, 才能解救房奴及國家財政 !!

你們政府想搞錢

只要讓所有的人"安居樂業"

大家有工作,有穩定收入,你們政府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稅收了

不是嗎?

現在搞一堆有的沒有,一下課那個,一下課這個,你們就會有一堆人沒辦法"安居樂業",稅收就會減少

光是搞證所稅,成交量大減,證交稅一天少好幾千萬,然後從業人員,收入減少,綜所稅又少收一堆,然後又可能失業裁員,製造一堆社會問題

你們政府到底會不會搞錢呀!

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搞機車呀!


hemispherical wrote:
你們政府想搞錢只要讓...(恕刪)


嗯~~第三世界的國家都是這樣子搞爛的

追夢的傻子 wrote:
抱歉是房屋相關貸款佔...(恕刪)



前年GDP有七成是內需貢獻, 我認為內需中, 房產GDP至少有8成, 以台灣這種出口經濟來看, 內需占到7成所透露的訊息是很重大的, 今年來出口又節節衰退, 加上前年內需在GDP貢獻上嘗到甜頭, 政府很清楚, GDP只能再玩房地產了, 但去年因選舉關係, 他必須徵奢侈稅, 跟著拜實價課稅, 等, 今年就不用怕了, 615已經要把奢侈稅取消了, 實價課稅也沒了, 表面上說要健全稅制一起探討, 實際上是, 615說證所稅通過前, 不談其他稅制改革了, 現在我就看大大老闆甚麼態度

而政府這一連串強攻式的漲價所為何來? 炒房最重要的就是資金, 這部分需要熱錢, 而熱錢要看匯率, 所以強漲的目的就是要逼央行升息, 讓台幣升值, 讓熱錢進來炒房地產, 記不記得經濟部和央行對CPI預估的攻防?
ryanku918 wrote:
前年GDP有七成是內...(恕刪)

我還記得615當經建會主委對立委質詢"633"是否會跳票的回答: 他說是有可能的, 但必須靠內需產業, 那時候我想一定是靠房地產來拉抬GDP, 用一個簡單的數據來說, 每年台灣房地產成交1千棟房子, 每棟平均500W, 這樣就可以在買賣雙方創造出1兆的成交量(買方5000億/賣方5000億), 你想一想這成交量要用多少外銷產業來製造, 而中間只要有10%的利潤, 賣方就產生500億的利潤, 若房屋成交量放大到1萬棟或10萬棟, 這會產生5000億到5兆的利潤, 等於6到60家台積電的獲利, 台灣有如此可能多的台積電公司嗎 ? 這就是這群人的"GDP成長" 如意算盤, 而這種"GDP成長"方法會成功, 也必須一群無良人的全力配合才行, 從央行/財政部長/.....等, 你說總統會不在裡面嗎 ?????????? 而未來下場就是產生一群屋奴及銀行呆帳(從美國/西班牙/愛爾蘭/中國/...., 不勝枚舉 ), 有能力的國家就可以撐過, 沒實力的國家就沈淪 !! 各位認為台灣是哪一種 ???? 個人沒想到台灣官員會選擇這種飲鳩止渴的拉抬GDP方式, 而韓國卻是用產業升級拉抬GDP的正確方式 !! 真是可悲 !!
ryanku918 wrote:
前年GDP有七成是內...(恕刪)


但嚴格說來GDP也只是一個表像數字
雖然GDP這幾年來的確持續增長
但是實際上大多數人的薪資反而是倒退的不是嗎?

而為了維持住這個虛幻的GDP數字
只好任由甚至刻意炒高房地產
哪天房地產反轉走跌, 台灣的經濟不也就徹底瓦解??

所以油電雙漲, 通膨, 買房地產保值? 資金再推升房地產?
所以油電雙漲, 通膨, 央行維持新台幣強勢, 熱錢湧入炒房地產?
所以推出40年房貸, 再進一步擴增人民的信用額度, 推升房地產?
復徵證所稅, 加收期所稅, 股市期市的資金逼到房地產市場??

最後GDP目標達陣, 數字好看了, 但是經濟卻是虛的, 產業並沒有升級
卻有更多的民眾背負龐大的貸款, 經濟也步向更大的危險邊緣...
追夢的傻子 wrote:
若真的要課到稅金對財政有幫助, 應該直接課房屋交易稅, 不用多, 只要分離課稅20%就可以...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