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證券市場是零和,所以政府課不到證所稅

證券不是零和
假設市場上只有兩人
在多頭兩個人買股票,漲了,兩人都可以同時賺

期貨才是零和
假設市場只有兩人
在多頭,一個人買期貨作多,另一個人就要空期貨放空,一個人賠的就是另一個人賺的
不可能兩人都買期貨作多
caroldodo wrote:
正解
重點是虧損可否扣抵

目前看來 金融海嘯、去年損失
未來財政部都不會當你可以扣抵
你要是在明年以後才賺回之前的虧損

明年開始課稅,當然不能拿之前的虧損來補啊
這個很理所當然的,我想請問這樣錯在哪裡?
法律不溯及既往,是很基本的法律原則,
大家都說以前虧,那麼以前賺的,要不要這次一起補回來
要反對有很多反對的理由,只是請拿好一點的理由,不要拿太爛的理由

飛翔天堂鳥 wrote:
證券不是零和假設市場...(恕刪)


是誰賣誰買誰追價??
股票當然不是零和遊戲
假設這一年所有人的股票都上漲
那請問是誰虧到錢呢?

即使是零和遊戲
肯定也是90%的人虧錢
10%的人賺大錢(主力、內線〉
那找那10%的人課稅有甚麼不對呢?

賭博才是真正的零和
可是大樂透中了不也要課稅?又有誰抗議過了?

不要跟我說買股票需要做功課
經營事業的人要花多少心血還不是要課營利事業所得稅?
你又知道人家中樂透前沒有做功課嗎?

對了
這位"戴"教授目前當的是中國的官...中國的證監委
甚麼時候輪到讓中國的官來對台灣的政策道三論四了?

沒錯
股票就是賭博
政府抽頭加分紅是在幫大家戒賭 要感恩啊
股民: 那能不能幫大家買房呢?
615: 你等好賭之徒可以住在台灣的新地標核四廠旁 背山面海 真正的豪宅啊
大部分直覺跟我一樣都說不是
那專訪人物介紹是財政部次長退休
目前是教授
不過名字想不起來了
看2樓也有看到的記不記得

daniel3775 wrote:
這位"戴"教授目前當的是中國的官...中國的證監委
甚麼時候輪到讓中國的官來對台灣的政策道三論四了?
花生省魔術???
===如果看到我在賣東西,那就是帳號被盜了。===

看到大家討論提到期貨,其實大家都錯了,期貨其實是 "負和" 交易,非 "零和" 交易。
因為每筆交易,買賣雙方都要付手續費(給期貨公司),和期貨交易稅(給政府)。
期貨本身不具價值,真正的用途為上市櫃股票之避險工具之一。

所以從股票"獲利",由期貨避險角度而言,由於獲利可以cover掉部分期貨上的損失及手續費或稅金,
那可以算的上是 "零和" 交易,因為用期貨功能來控制風險。

後來,發現期貨無法完全的掌控個股漲跌的風險,甚至侵蝕掉個股獲利,因此"選擇權"這種金融衍生性
商品就因應而生---為了對期貨避險。目前選擇權還能亦步亦趨的跟上期貨,但是有時間價值流失的問題
,不過因為對期貨避險能力不錯,且當買方(無論call或put)的買入金額低、風險很低,所以還沒有下
一個衍生性商品出現。

也因此,期貨慢慢成為短線或當沖者的目標來交易,或是依期貨特性衍生出 "變形應用"(例如.外資利用
殺股票在期貨市場上獲利、......),也就變成了為 "交易而交易" ,而非對該股票公司前景有所期待
而投資、再用期貨+選擇權避險。如果從這種"為交易而交易"的出發點來說,期貨是 "負和" 交易,尤
其是在多次交易後無論獲利或虧損,更能夠體會出來(當然如果每次交易獲利金額大就比較無感)。手續
費和稅金加總起來,是很嚇人的。

以上是小弟有感而發,供各位大大參考!!

天天白日夢 wrote:
昨天看晚上7點多58...(恕刪)


證券市場怎麼會是零和 = =

一萬個人持有一萬張股票 一張一百元好了

其中一個人跌停93元賣出 其他9999人莫名其妙手中的股票價值變成93元 儘管這9999人都沒任何動作

這怎麼會是零和

期貨才是吧!! 一個人看漲另一個看跌 然後撮合對賭 政府抽頭 這才是零和

什麼爛電視台啊
虧錢也是要課稅啦
證交稅千分之三照收不誤 這就是所謂的公平正義
不是零和

因為

賺錢政府幫你申報

賠錢請你自己申報~~~~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