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這一年所有人的股票都上漲
那請問是誰虧到錢呢?
即使是零和遊戲
肯定也是90%的人虧錢
10%的人賺大錢(主力、內線〉
那找那10%的人課稅有甚麼不對呢?
賭博才是真正的零和
可是大樂透中了不也要課稅?又有誰抗議過了?
不要跟我說買股票需要做功課
經營事業的人要花多少心血還不是要課營利事業所得稅?
你又知道人家中樂透前沒有做功課嗎?
對了
這位"戴"教授目前當的是中國的官...中國的證監委
甚麼時候輪到讓中國的官來對台灣的政策道三論四了?
看到大家討論提到期貨,其實大家都錯了,期貨其實是 "負和" 交易,非 "零和" 交易。
因為每筆交易,買賣雙方都要付手續費(給期貨公司),和期貨交易稅(給政府)。
期貨本身不具價值,真正的用途為上市櫃股票之避險工具之一。
所以從股票"獲利",由期貨避險角度而言,由於獲利可以cover掉部分期貨上的損失及手續費或稅金,
那可以算的上是 "零和" 交易,因為用期貨功能來控制風險。
後來,發現期貨無法完全的掌控個股漲跌的風險,甚至侵蝕掉個股獲利,因此"選擇權"這種金融衍生性
商品就因應而生---為了對期貨避險。目前選擇權還能亦步亦趨的跟上期貨,但是有時間價值流失的問題
,不過因為對期貨避險能力不錯,且當買方(無論call或put)的買入金額低、風險很低,所以還沒有下
一個衍生性商品出現。
也因此,期貨慢慢成為短線或當沖者的目標來交易,或是依期貨特性衍生出 "變形應用"(例如.外資利用
殺股票在期貨市場上獲利、......),也就變成了為 "交易而交易" ,而非對該股票公司前景有所期待
而投資、再用期貨+選擇權避險。如果從這種"為交易而交易"的出發點來說,期貨是 "負和" 交易,尤
其是在多次交易後無論獲利或虧損,更能夠體會出來(當然如果每次交易獲利金額大就比較無感)。手續
費和稅金加總起來,是很嚇人的。
以上是小弟有感而發,供各位大大參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