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別再批評彭總裁了,2008金融風暴之際,就算台幣大貶,薪資也不會提高多少的


idfour409 wrote:
看來妳根本不知道無薪...(恕刪)


韓國的工廠都在韓國
台灣的工廠都在中國
你知道這兩者間的差別嗎

idfour409 wrote:
看來妳根本不知道無薪...(恕刪)


言下之意, 台幣貶成500對一美元就可以讓雙D大賺,大家加班加到死,台灣經濟直接向上?

還是你覺得金融風暴的韓國是一片喜洋洋,訂單接不完,大家年終領飽飽?

台灣人真的是嘴砲專家滿街是...
Redrum wrote:
彭老當初擋國家去動用...(恕刪)


是啊! 對照現在新加坡淡馬錫與香港主權基金的鉅額虧損, 那些要拿外匯存底成立主權基金的人也都閉嘴了

沒錯, 我們央行有相當高的比例是賺取固定收益的報酬, 但這不是比較穩定的做法嗎? 在匯率上, 央行一向是走相對穩定的做法, 這對國家有壞當然也有好, 但今周刊這篇文章, 在一開始說

"當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以賺錢為首要任務時...."

把看文章的人先引到負面的思考, 然後先打預防針說

"「如果,我是說『如果』,央行真的是以創造盈餘為營業目標,他們多半就會這樣做,……」"

然後開始長篇大論, 把這些都串起來, 然後說央行刻意營造對央行獲利有利的環境去引申最初的負面論點

"當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以賺錢為首要任務時...."

... , 這種取決於一開始的"如果"而延伸出的長篇大論有何實質意義, 反正都是猜啊

============
如果只看許嘉棟的論點, 其實偏向國家整體的總經情況, 去評論央行賺錢對國家的影響, 這無可厚非, 但文章的架構與撰文方式卻是拿許嘉棟的許多假設與該假設引發的論述來導向央行是人民變窮的罪魁禍首? 暗的就是朝彭淮南而來, 而這幾年來執政當局,媒體若有似無的評論彭淮南, 這是很明顯的政治目的, 即使彭已經說過央行總裁是他人生最後一項公職, 還是有人不願冒險

seth_4 wrote:
韓國的工廠都在韓國
台灣的工廠都在中國
你知道這兩者間的差別嗎

中國的工廠都在台灣

所以大家狂爆肝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雜誌說的是要台幣升值,調高利率,讓購買力提升,可是我們沒這個條件。
主要問題是台灣廠商,不注重研發,注重代工,代工哪需要多高的技術,只需爆肝和低薪。
目前的趨勢,台幣並不適合升值,一升值,廠商就匯損,就更輸韓國,外移大陸更多,失業更多。

以ACER 為例,有品牌,但有沒研發,我很懷疑,都是別人推出新產品,才跟著推出,沒主動性,沒創新,這種公司毛率一定低,員工薪資也好不到哪去,要是台幣升值,就開始要虧了。

upurs123 wrote:
韓國當時讓幣值大貶來因應金融風暴
大幅提高出口產值
廠商也大幅提高員工薪資
是造成韓國GDP對台灣GDP逆轉的一大關鍵...(恕刪)



我想彭總裁很難2者兼顧
他是比較傾向顧好民生保持物價穩定
"代價"是企業競爭力減少<=韓幣大貶企業競爭力大升是事實
有一好沒兩好
----------
但臺灣企業競爭力不斷減少
到最後會不會反過來害到民生?無薪.裁員.徵員減少...等副作用
值得你我深思!

williamP wrote:
但臺灣企業競爭力不斷減少
到最後會不會反過來害到民生?無薪.裁員.徵員減少...等副作用
值得你我深思!


台灣企業競爭力一直降
有一部份原因出在於企業的獲利方式
台灣多數企業還是抱持著代工、勞力換酬的方式

所以相對的毛利就會一直降
為了維持利潤就必須一直去壓低各種成本
偏偏遇上政府的政策消極
所以人工成本就無限的被壓仰

看看號稱台灣首富的郭先生
為什麼嘴上喊著要回台灣
結果卻是越來越往中國內陸前進
因為他只能往工資地方去才能維持的他的毛利
這種獲利結構
台灣薪資要往上跳
難啊
台灣人,貪財怕死要面子;凡事都要爭面子,說到會死人,面子可以不要,聽到有錢賺,命都可以不要...
想想看

為什麼我們的汽車業還有家電業
還走不出國家大門就知道了

台灣的老闆(稱不上企業家)喜歡代工...
有錢賺就好
沒錢賺的時候, 就無薪假
蠻好當的..
國際上買東西用新台幣的嗎
大幅升值不過就便宜了進口商 產業外移跟移民的

ryanku918 wrote:
彭老當央行總裁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偏偏在上次金融危機後彭老不給執政當局用外匯存底做主權基金後, 好巧不巧, 所有的批評都來了, 先是政府官員對外放話談匯率談央行職權的項目, 明的和央行對作, 再來是要將央行納入行政院下管轄, 然後是媒體撰文的批評, 對照彭老在民間的聲望, 與反對黨的互動, 功高震主的下場就是過去被評為台灣經濟穩定的功勞全變成讓台灣人變窮的禍首


您直內行


另外
都沒人學過經濟學的嗎?
薪資是價格,由供給與需求決定
近十幾年來國內產官學界一致的共識就是要往中國發展
老闆們去了中國
薪資的需求面大幅下降
但台灣的新生代還是繼續長大成年,投入職場,供給面一點也沒少
一消一長之下
薪資會漲才有鬼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