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國人因意外所造成的死亡,大約佔全部死亡原因的六%(那其他94%不用顧到嗎?)
不過這點你有買壽險,就有稍微補足
2、國內有保證續保的定期醫療險(不管有無理賠皆保證),ex:宏利人壽
3、醫療險沒有想得這麼簡單,如果全靠全民健保,那怎麼有這麼多的人付不出醫療費用?
4、癌症險就更不用說了,這麼多人得癌症,不敢去治療,就是怕標靶藥物太貴
5、重大疾病通常在罹患時都需要一筆較大費用
相信你不會希望將退休金拿來變成醫療準備金,那不就年輕賺錢,老了養病...
另外要可憐你一下,遇到一個只會叫人解約,大賺佣金的業務員,遇到這種缺德的事...
也難怪你想自己去研究保險
我目前是保險業務員,不過以上的事情在我未擔任業務員時就思考過了
我曾經也是那種只顧著準備自己退休金的人,後來身邊有長輩遇到類似的情形
才了解到,做所有計劃前,應該做足自己的保障!~良心建議~
f123380704 wrote:
我曾經也是那種只顧著準備自己退休金的人,後來身邊有長輩遇到類似的情形
才了解到,做所有計劃前,應該做足自己的保障!~良心建議~
我有在想耶~
有時都會忘了自己或親人保了什麼險~然後就忘了去申請給付?
其實可以建議政府強制要求,壽險公司在人民接受保險後,就直接與戶政系統連線,
倘若發現符合資格,就能通知配合辦理。
另外醫療險也是一樣,強制保險公司跟中央健保局登記,這樣子民眾在醫院就診時,
就可以知道自己目前得的病,有那幾家自己投保的公司,能有更好的醫療福利。
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建議要這樣做呢?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保險這種東西沒有最好 只有最適合
其實你的觀念如此 反正不論好與不好最後承受的依舊是自己跟自己的親人
每個人不過就是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罷了
如果解約朋友就沒得做那就好笑了,是真朋友就不可能僅僅因此而做不成朋友
另外你的黃字部分很奇怪,既然是終身 當然是賠到你掛掉為止 豈有賠過就不在賠的道理
全民健保很棒 所以大家再噴楊志良的時候其實我覺得很悲哀.收錢又不是進他口袋
誰不想當好人 , 看檯面上的政客要馬就生孩子有補助 要馬就老人津貼老農津貼 好像錢會從天上掉下來一樣
回歸正題! 當一個人真的重病的時候或是家族裡真的有人發生重大疾病時才會知道一切不是這麼簡單的
你說健保可以的範圍有多少呢?很多新藥 特效藥 健保"不給付"
住院幾個月不但沒收入 可能連飯碗都不保 , 此時不但沒有收入還因為醫療費是淨流出
積蓄很快就會噴光,要是沒積蓄的就更慘
來~請google "心臟支架" 你就知道醫療是很XX的
最後 同意你的 保險是保險 投資是投資 混在一起不會比較好吃
peavy112397 wrote:
http://www...(恕刪)
這篇文的重點整理 (我不知道有沒有抓到重點

花大錢買保險, 保障卻少得可憐
錯誤一把保險當存錢工具
儲蓄險與終身壽險保額高保障低.
理財與保險應該分開.
錯誤二把保險當賺錢工具
保障的順序依序是基本的壽險、用意外險補足壽險不夠缺口,最後選擇醫療險補足健保不給付項目,「至於投資型保單,則是行有餘力時的加值選項。」
錯誤三投保重點本末倒置
基於「拿回保費」的心態,國人熱中於透過保險「存錢」、「賺錢」,但除了這兩大錯誤之外,另外一種類似的偏差心態,則是希望保險的「效期無限」,這正是終身型保險商品始終熱賣的原因。但,終身型的商品,同樣是保費高而保障低,更重要的是,你通常並不需要終身保障。
以終身醫療險來說,根據健保局在○五年所做的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在過去十年間每年平均住院天數僅有四.六日,以台北地區醫院單人病房每日收費約三千至五千元計算,每年花費至多兩萬五千元。「花大錢投保終身醫療險,只是為了老年時每年可省兩萬多元,值得嗎?」劉鳳和提出這樣的疑問。
他進一步再問,「如果投保終身壽險,希望留給子女更多的財富,但在自己年老之後,孩子多半也已獨立,你的壽險理賠只有錦上添花的效果而已,需要為了錦上添花而花大錢買終身壽險嗎?」整體而言,國人偏好終身險勝於定期險,其實是本末倒置的投保行為。
錯誤四保費不符「雙十原則」
「保險的真正意義,其實就是為了保護你所愛的人。」
雙十原則, 保費佔年收入的10%, 保障則是年收入的10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