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chang wrote:曾經買過一家知名基金公司的債基,一年多的時間虧了一成多...(恕刪) 還不錯..才一成多......我的基金虧到 2 成多...最多虧到 6 成.....後來完全不想管了....最後七月底出清..逃過..
以友邦人壽為例台灣跟國外都有但你在台灣 礙於台灣法令的問題,保單利率只能2點多趴!但同樣是友邦人壽,你在香港買一樣的商品,利率卻有5%!!難道國外的友邦人壽就會有高風險??友邦在國際上的資產可是全球財富五百大如果連他都有高風險,那國內本土的保險公司,是不是風險更大呢?國際保單當然不受台灣法律規範,因為不管哪一家的保單都是是當地政府的監管,國內不開放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怕打死一些本土的保險公司的品牌,畢竟利率差了那麼多!!境外不是不好,當然也必須慎選公司,仔細瞭解那家公司歷史,最好是在全球財富五百大之列我相信風險是極小的~與各位分享囉^^
友邦資產有沒有比那個之前雷曼兄弟還是AIG大嗎?聽說最近很流行抗議,出了事,有人會抬棺到金管會抗議嗎?還是抬到IFA面前抗議?聽說那個運彩的襄理好像會隱形,不知道IFA會不會跟F22戰機一樣隱形?總統會不會說阿~你怎麼不早講?在存款保障額度以內,以定存做為投資管道來看,要相同風險的替代品真的只有中華民國國債.兩個風險是一樣的,都是相同貨幣以及政府倒了就什麼都沒有.這點3樓已經說過了.最後謝謝樓上分享國際保單的優點.
順帶提到一點關於雷曼的事我朋友在台灣的銀行買了六百萬雷曼的連動債從出事至今只拿到銀行27萬的慰問金,欲哭無淚同樣的其他香港的朋友在香港當地銀行一樣買了雷曼聯動債卻拿到96.8%的賠償,但香港的朋友還不滿意覺得銀行一定要100%賠償才合理,也還在跟香港銀行那邊極力爭取.這也顯現了,兩國政府金管會 夠不夠力的問題.
樓上說的保單的確是有這樣在台灣不能賣不代表國外違法不過我個人的喜好是直接去香港或新加坡當地的銀行開戶再來操作賣賣當地的銀行理專之後是會直接來台灣拜訪不過說真的功力還是看個人,遜的還是很遜但相對也比較有保障,至少本金不會被騙走另外要注意手續費和匯差,這都是成本我不喜歡找在台灣招募的業務員有風險,誰知道是真是假,賣的商品是怎一回事很多有心人士會利用這種方式騙錢,當然也是有正規的雖然券商也會請人來或是香港的銀行的人跑過來開戶不過這些招募在台灣都是禁止的而且費用也貴不如上網查收費方式,親自到香港玩一趟,進到裡面銀行開戶還有請注意香港的銀行收費名目很多要注意遊戲規則以上講的很粗略,但大至是這樣很麻煩對吧想省事我個人是比較建議就像樓上用網路銀行存定存或改成美金存款等到股票相對低檔再進場買etf之類的風險跟報酬是成正比的另外不要現在買定存股,很多人都會被定存股的定存兩字所誘,就以為他是定存他本質還是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