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來點真實案例吧
出社會前五年,老媽幫我買了十年期儲蓄險,記得保單上寫的利率是6.5%
這種的現在沒有了,當時時空的存款利率也比現在高
那年代股市也好得很,買這種產品真不知道有什麼好處
出了社會後,老媽也退休了,我從每月薪水3萬多繳起
每個月撥1萬1給保險公司,就這樣乖乖繳了後五年
期滿老媽分我六十萬多...實際數字忘了,但我堅持只拿我繳的那一半
當然或許我因此失去提早進入股市賺錢的機會,不過
加上平時的一點積蓄,這些就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是我成家立業的老婆本
到我後來跟別家買投資型保單時,這種保單已經沒有了(投資型保單現在也停售了)
以前台灣很多保單產品,對保險公司的風險太高,慢慢就停產
千金難買早知道,凡事要趁早
東西好不好,是互相比較的沒錯
如果你做其他投資的獲利率比儲蓄險高,看起來當然有點不智
不過資產分配一定是要有高低風險之分的,低獲利,低風險很合理
用嘴巴講的話,投資都很簡單很好賺
需要人老老實實做的是最難,但不一定叫做笨
祝您順心
http://caf677.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