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咪與貓貓 wrote:
當然,我已有定見!但...(恕刪)
侵不侵權最主要是專利說明書(specification)中最後的what is claimed(申請專利範圍)
迴避方式的設計(design around) and infrigement(專利侵權)的判斷原則(其實這兩者是相對立的,不侵權是迴避設計成功,不是嗎??)
專利侵不侵權,最主要的理論和判斷方式有
1 all elements rule(簡稱全要件原則,AER)
2 literal infrigement (文意侵害)
3 禁反言 (estopple)
4 均等論 (doctrine of equivalence,DOE)
5 逆均等論
這不是三言兩語講的清楚的。
如patent practice(美國專利實務)所述,you will never know the answer until judge
makes the decision.
開始會有公司誤觸地雷導致專利訴訟~這時就是收割時候~
在者外國公司~如3M會鼓勵員工~沒事時(工作告一段落時)可以去想東想西~當想出的東西能申請專利時
依照貢獻給予獎勵~
3猩之所以會成功~雖絕大原因是政府在背後支持(不諱言也很沒商業道德)但藉著2000年的網路泡沫及2007
年的次貸風暴~當歐美日各國因為決策的出包~導致巨額虧損時~決策者為了cost down~砍人才的砍人才
賣祖產的賣祖產~其中包括專利~想想看投資是何時能穫得最大利益~不就是當市場完全不知道情況下去~所
先行研發能量產的東西時對嗎~接著才有一推人跟進~假設它好用的話~
為什麼台灣決策者總是短視(代工)近利(cost down)呢?
只要你的產品夠好~你覺得還怕山寨嗎? 未來的左岸會是個巨人市場?或墳場?
ps:我光想想歐美禁止山寨產品不能賣到歐洲 美洲市場~在專利地雷的轟炸導致市場委縮下 捧著權利金來
談合解~這不恰恰老美公司常幹的事嗎,如HTC % APPLE,難道我們台灣的公司都只會這麼的哀說:
阿~又被抄了 少賺了 賠錢了(算了 反正cost down 砍人就好了) 一定要這麼短視近利嗎??
看遠點~沒看微軟 GOOGLE 在 A 紅茶店權利金都幾十億到一百多億在收的嗎^^""""
當然公司產品要保持競爭力前提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