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我們欠缺的,究竟是安全感還是錢財?


自來也 wrote:
新加坡的所得稅平均是20%...(恕刪)


那20%正確的來說,應該叫公積金,其實上繳公積金比率應是35%左右,只是15%由雇主負擔,至於有沒有其他的稅負,我就不知了。
我的瞭解大致上是:公積金與其說是稅負,倒不如說是政府強迫人民存款。人民每個月繳20%,就會有一筆存款存在政府那裏,要買房時,就看你在政府那有多少存款,就買多大的房,與我們不一樣的,是新加坡人買組屋時,是和政府買,而且不會經手現金,而是從自己的公積金儲戶裏扣。但組屋的產權還是在政府(有點共產主義的感覺)。這一招,80%以上的新加坡人民都有自己的房子,不像我們無殼蝸牛一堆。

Tiersen wrote:
薪水20%,這樣算貴還是便宜??
...(恕刪)


99年是組屋的使用權,人民買組屋後,所有權仍是政府的,但買的人有99年的使用權。
20%的比例算不算高,恐怕是因人而異的。
所有已開發國家的稅率都很高,連帶物價也很高,代價就是:基礎建設品質佳,政府廉能效率高。
有些人認為多繳些稅給國家,自己的可支配所得少一些,有一個理想的大環境是值得的;
有些人不這麼想,寧願藏富於己,也不願多繳給政府。
我承認自己是後者,因為總覺得多繳給政府,就是多給那些政客貪污的機會。
也因此,對政府無所指望,只求自己多多納財,這好像正是〝不〞安全感的來源。

新加坡的所得稅平均是 20趴

台灣的公務員是 0 趴

前者問心無愧 , 對得起人民

後者有18趴 , 國民旅遊卡 , 終身俸等等 , 一卡車的福利

佔盡人民的便宜 , 當然有罪惡感囉~

--------------------------------------------------------
台灣的公務員所得稅一樣照繳,你說的是"軍教 "而且還是國中小的才有.而且新加坡人所得稅"最高"是18%,哪來
平均20%這東西?? 至於版大提到的20%是強積金,類似個人退休戶頭,個人提撥的有稅務
優惠,但是還沒有到退休之前,基本上很難提出來,聽過的例外大概就是領來繳房貸了,當然你也
不可能每個月的20%都來繳房貸,因為如果你買的是組屋--新加坡的國民住宅,似乎沒有超過1000萬
台幣--室內約40坪(對!!! 人家沒有在算公設的!!) 好像也不用每個月繳太多,至於新加坡的公務員的
福利更是世界一級棒!! 部長級官員起新大約是在台幣600-800萬,也有聽過更高的,但是她們抓貪污
也沒有比香港的ICAC遜到那裡去,套句李光耀說的:用好待遇對抗貪污....

我離題了,其實大致上的差別應該只有一個---如果你這輩子不打算在台北市內或者都會區裡面買一間
像樣的房子.你的日子還能有多難過 ??? 這是最大的差別吧~~~
歐美節儉的人很多啊,他們應該是投資多元化,
因為他們的銀行比較像公司性質,保守的就買公債或基金.
十年前我以為是安全感,但是現在發現是缺乏文化,必需用金錢來麻痹空虛的心,從花錢或賺錢來達成短暫的快樂,很不幸的再多的錢都不能解決問題,這是個人當達到財務自由時的進一步感想。
歐美的物價雖高,但是相對薪資所得也高於台灣2~5倍.
我想最大的差別是

新加坡大部分人住組屋

台灣人大部分不住國宅

或許蓋的品質有所差距

但是老實說

就算蓋到跟新加坡一樣好

也沒辦法像新加坡人一樣

80 % 的人都去住國宅

甚至對他 / 她們強制扣 20 % 薪水、強制給 99 年使用權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小時侯我會怕死怕爛掉被蟲咬,長大我會怕沒錢,希望快點別想太多
佔山為王稱國家,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大王,只問立場不論是非,以德報怨何以報仁,不要跟豬吵架,認真你就輸了
ado1128 wrote:
新加坡的所得稅平均是...(恕刪)


台灣失業率會高 是有原因的

看看公私不分的 部份團體就知道

林鳳港 wrote:
你說公務員有繳稅?
把證據拿出來!!!!!


除了國小教師及軍人以外,其他公務員都有繳稅...

我考上過7次國家考試(沒辦法土木的很容易考,爛缺還不想去),也有曾報到當過公務員,我可以證明,

而且依公務人員服務法,公務員還不能兼職,

所以公務員的全部收入都是被列入所得稅的母數範圍繳交。

至於18%,只有民國84年以前有服務的人才有。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