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可扣抵稅率高與年收入的關係?

所得級距上升一級也只有超過級距的部分要繳上一級的稅率啊
並不會因為6%變13%, 就所有的應稅所得都變成要繳13%


高所得族群不喜歡參加除息的主要原因和跳不跳級無關
主要就是股息要繳稅, 適用21%的話, 等於股息1/5都要拿去繳稅了
可是如果是除息前一天賣, 就不用繳這21%的稅

不過高折抵稅率的股票, 倒是有很多人喜歡買來節稅
像中華電就是, 如果適用6%的話, 一張可以節600塊的稅
對於可扣抵稅率不甚了解....
比方說,若手上有台積電和中華電股票
什麼狀況下報稅可以退稅??
要賣出之後再報稅??(列舉扣除額??)
還是除權息之後賣出再報稅??


望開釋,感謝

我覺得這點很難講
根據統計
資產所得在100萬美元以上的有錢人
60%的年度收入來自股利
資產所得在3萬美元以下的勞工階級
70%的年度收入來自薪資

這代表有錢人不見得一定就不喜歡參加除權息
而且你所配到的股票股利是用面額來計算所得收入
假設你今年配了5張台積電的股票
這5張台積電的市價是30萬
但是所得計算是每張1萬來計算的, 所以在報稅時實際增加的所得是5萬
加上除權隔天通常以漲2%以上的幅度開出
這2%加上除權前賣出除權後買進的手續費交易稅等等
參加除權不見得不利喔
這個都是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所得稅架構不同
要精算的


newsmart wrote:
資產所得在100萬美元以上的有錢人
60%的年度收入來自股利
資產所得在3萬美元以下的勞工階級
70%的年度收入來自薪資
...(恕刪)


那...介於100萬美元與3萬美元之間的人呢?
lion.wnc wrote:
對於可扣抵稅率不甚了解....
比方說,若手上有台積電和中華電股票
什麼狀況下報稅可以退稅??
要賣出之後再報稅??(列舉扣除額??)
還是除權息之後賣出再報稅??
望開釋,感謝


可扣抵稅率是來自公司繳的營利事業所得稅
台灣十多年前開始實施兩稅合一, 股利若已繳納營利事業所得稅, 則可在股東個人所得稅扣抵

只要有參予到除息, 就會有可扣抵稅額, 不需要賣出股票
各公司依其行業別、經營情況跟營業內容, 適用的稅率不同, 可扣抵稅率也不同
每年在各公司第四季財報中, 會登載可扣抵稅率
在除息次年寄給股東報稅用的扣繳憑單上, 會依股東參予除息的股數, 標示可扣抵稅額
報稅的時候照著扣繳憑單把股息填入所得, 把扣抵稅額填入可扣抵稅額, 這樣就行了
如果用網路報稅的話, 國稅局那邊本來就會有資料, 直接引入就好
像我收入不高~

可能就沒有這方面的困擾~"~

(謎之聲:有錢人真好...)
大昌營業員
newsmart wrote:
這代表有錢人不見得一定就不喜歡參加除權息
而且你所配到的股票股利是用面額來計算所得收入
假設你今年配了5張台積電的股票
這5張台積電的市價是30萬
但是所得計算是每張1萬來計算的, 所以在報稅時實際增加的所得是5萬
加上除權隔天通常以漲2%以上的幅度開出
這2%加上除權前賣出除權後買進的手續費交易稅等等
參加除權不見得不利喔
這個都是因人而異
每個人的所得稅架構不同
要精算的


兩稅合一實施後, 股票股利是不需要申報(或是用 71M緩課股票股利 申報)
因為股票股利實際是來自股票的分割, 而不是企業盈餘分配
不管配了幾張台積電, 都不會影響應稅所得跟稅額

另外, 除權後會填權還是貼權, 得視情況而定
沒有一定填權或一定貼權的
所以到底參加除權息划不划算, 要評估公司的前景乃至於股票的特性
如果認為除權息(並考慮稅額)後還會漲, 就參加, 若認為會跌, 則不要參加
lion.wnc wrote:
對於可扣抵稅率不甚了...(恕刪)
退稅原因來自企業繳稅後再分配股利給股東

企業報稅稅率通常較高,股利合併計算個人所得後,企業多繳的稅可退還給股東

因此扣繳稅率越高對股東參與除權息越有利,除非個人所得稅率級距太高則節稅功能變差

除息後次年度報稅前企業主動寄發扣繳憑單,納入當年度個人所得稅申報

所有股息的申報資料已經儲存在國稅局發的磁片中,從網上下載國稅局的報稅軟體就可以自己申報

某人因為多了一萬收入,導致所得稅額跳高一級距,是只有那一萬要繳新級距,而非全額,累

進差額就是避免這種情況產生的。


基本上應該是反過來,高所得的因為所得稅率高,若參加可抵扣稅率相較低的股票除權,所增

加的稅金反到低於所獲得的股利,你的所得稅率 >該股可抵扣稅率,這種情況下參加除權本來

就不值得,但只要反之,不論是否填權、是否有其他更好的避稅方式,理論上隔年繳稅時都是

有好處的。

我把每年退稅的錢拿來做暑假全家出遊旅費,當作每年犒賞家人的禮物,比天天看盤賺差價悠閒太多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