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國家面臨入不敷出外債高築時,不是宣告破產直接賴帳、或借更多的錢延長還款期限,就是讓自己的貨幣貶值,但這些國家因為統一貨幣問題,貨幣貶值政策便無法使用,貨幣貶值雖會使外債同步升高,但本國貨幣貶值後,也會使國人薪資相對降低,外銷增加,或有更多人來觀光消費,不失為開源節流的好方法。
以民族性來說:德國人嚴謹勤奮、希臘人浪漫懶散,國家競爭力上應大有不同,卻使用著共同貨幣,但財政預算上並無整合互補,各國也無法視狀況調整幣值以增加競爭力,長期虧空入不敷出下,這才是問題的來源。
jeerjay wrote:
可以說說看嗎? 我想了解一下...(恕刪)
以下只是個人看法,, 講理論有點複雜, 舉例子
30年前US France Britan Austraila有最廉價的天然資源跟生產技術, 就拿政經壓力迫中南美、歐非、印泰進行WTO, 也就是自由貿易大旗...., 被開放的國家都是「名目營收增加、實質經濟走弱、失業高居不下」, 直到遇上窮到極點的亞洲國家,手工比大國的成本便宜,就改口傾銷保護(例如特別301條款)。
簡單來說, 2個經濟體相差不大的話, 自由貿易可能互利, 例如:法國對德國、四小龍對四小龍、美國對日本
要是規模差太多, 自由貿易可能柞乾其中一方, 例如:美國對墨西哥、英國對愛爾蘭、臺灣對澎湖、日本本州四國對北海道琉球等等
別因為半調子教科書上寫有好處就隨便衝..., 也別因為政治性媒體長期寫假新聞就願者上勾,
希望房市套牢的悲劇別在四處上演...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