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lien wrote:我不是專業。但說實話...(恕刪) tonyboy015 wrote:是阿 還沒聽說過台灣...(恕刪) 建廠及維護是會增加部份就業機會...這部份小弟倒是沒想到...不過這部份收入也不是固定支出...能造成的稅收應該也是一時的...不過政府給的優惠應該是每年都有...所以郭董若真的回台設廠應該也是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吧...
隨著台灣少子化 企業應該想辦法擺脫勞力密集產業的狀況 想辦法產業升級如果以前需要一堆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現在少數人就可以做到 那獲利增加的情形下 應該反饋給員工這樣國家就可以人民賺很多錢 國家產業有競爭力可惜老闆賺錢一樣給員工少少的員工也不敢組工會爭取所以台灣前途堪慮
iceman_lin wrote:商人是營利機構(.com)不是慈善機關(.org) 這部份小弟當然知道喔...不過...小弟的重點是...對照於政府給予的優惠...鴻海能為這國家創造那些利益...政府也算是個公司...納稅的人民也等同於股東...慷大部份股東之慨...來利於少數股東...這說不過去吧...
香吉士的蔚藍海域 wrote:這部份小弟當然知道喔..鴻海能為這國家創造那些利益...政府也算是個公司...納稅的人民也等同於股東...慷大部份股東之慨...來利於少數股東....(恕刪) 所以 CEO及眾高階主管 在4年 甚至 8年任期內替自己的未來 鋪路
香吉士的蔚藍海域 wrote:這部份小弟當然知道喔...不過...小弟的重點是...對照於政府給予的優惠...鴻海能為這國家創造那些利益...政府也算是個公司...納稅的人民也等同於股東...慷大部份股東之慨...來利於少數股東...這說不過去吧... 就像你說政府也算是個公司既然鴻海這家公司會算政府這家公司也應該要會算公司都是將本求利的算輸人,賠點錢是自然的...當然,政府著眼的,並非只是單純的只看單一公司還會考量產業鏈的部分...個人意見,供參考。
cplien wrote:就像你說政府也算是個...(恕刪)還會考量產業鏈的部分......(恕刪) 這部份願聞大大詳述...大約能為國家創造多少利潤??就如先前幾位大大所言...創造出來的是廠房 設備維護 運輸 及 "責任制"的工程師工作機會...比起一般"有人"工廠...硬是少了"員工"這些工作機會...少了這些工作機會就沒有這部份穩定的日常消費...少了這部份穩定的日常消費就沒有這部份的稅收及所得稅入...比起廠商受到的優惠...政府是否應該將這些優惠能創造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