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首先要知道兩項;
1.風險
2.投資報酬率
而且,不把風險兩字放在投資報酬率前面,一定會賠錢.
風險有幾樣基本常識是一定要知道的:
1.物價波動
2.可測因素----未來可能的疾病風險
3.不可測因素---大環境如政府政策/石油短少/戰爭等等
除了第三項外,第一樣屬最可以預測,但也最被人忽略的
所以,理財者要看方向:
積極,可承受較大風險者:最忌諱把錢放在銀行.每年的物價波動都在3%-5%間.年初一張1000元鈔票的購買力,到了年底就只剩970元--950元的購買力,銀行定存年利率頂多也不過2%.
保守,無法承受較大風險者:以保本為宜,因為隨時都要用到錢,或者已經沒有多餘時間或精力再賺錢
所以人都犯了一個毛病:年輕時錢放銀行,退休時錢都拿去玩股票
理財有三個最重要的因素要知道:
時間
時間
時間
(C)時間能稀釋利潤
時間能降低風險(C)
所以理財方向,如果是十年後甚至二十年以上之後才要把錢收回,那麼建議你們一定要把錢放在高投資報酬率的理財工具.高投資是有高風險,但是長期投資的結果,時間會把風險降低.
如果理財方向是為了幾年內就要收回,最好去買債券/黃金.債券/黃金比錢放銀行好一點,又能抵抗每年3%-5%的物價通膨率.
想賠錢,很簡單.
去玩股票,然後沒幾年就想賺錢;
錢存銀行,然後希望十年二十年後就能存一筆大錢(是能存一筆大錢.可是那時候這筆錢的實際購買力早就被侵蝕光了)
人壽保險可以盡量降低額度,因為保險公司很聰明.繳二十年,可是二十年後他付給你的這筆錢的價值,根本是爽到他,甘苦到你;意外險跟產險公司買就好,理賠一樣額度,但是比較便宜;醫療險目前三商美邦還有理賠無上限的醫療險,其他公司都是理賠有上限
目前我們自己為寶寶作的理財規畫包含有:
1. 開立寶寶自己的銀行帳戶,寶寶若有收入都存到他自己的帳戶裡(包含紅包,長輩給他的錢).
2. 購買包含意外,人壽,醫療的保險.
3. 另購買投資型的保單.如果是給寶寶的,我個人認為方向很正確
4. 每月定期定額購買基金,包含全球型,區域型及單一國家型,因寶寶年紀還小,投資時間長,相對的能承受的風險可以比較大,所以我們是選擇積極型的標的.
5. 當基金投資報酬率到達滿足點(15%~20%左右),如果有適合的股票可投資,我們會作部份贖回,轉為股票.
6. 股票的選擇,因為是以長期投資來看,所以會選較穩健的績優股,歷年的股利(含現金及股票)投資報酬率在15% 以上,且目前營運績效穩定者.
做股票有幾個要素要實際做到才算有資格做股票
:
不懂不熟悉的不要碰
不要三天五天就看行情
收入不穩定的不要玩股票
想短期賺大錢的不要碰
沒有時間做功課的不要碰
另外再提供你們幾個投資工具
債券(含公債)
黃金(油價漲,黃金一定漲,而且漲得更兇)
匯市(歐元長期看好,美元長期看弱)(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