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non wrote:
理論上是這樣,但實際...(恕刪)
7-11的狀況的確很難用我的說法來作解釋
不過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台灣各城市間差距其實沒有那麼大
所以的確還是有許多店家可以做到全國均一價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不能只靠這些所謂的超商和大賣場過活
其他的生活開支上其實都多少還是會反映出不同城市中服務提供者"經營成本"上的差距而有落差
(抱歉我實在找不到什麼好名詞來說明...只好自己編了一個)
除了大亨堡之外偶而也想吃碗滷肉飯吧
台北和台南同樣份量配菜的滷肉飯價錢就很難做到一致了吧...更別提每個月的租金和房貸相差也甚大
所以儘管大潤發和7-11的價位都相同
在台北和台南維持基本生活的開銷還是有所不同
再次強調台灣真的是個城市間落差相對小的國家
如果換到美國來看...城鄉差距之大造成就算同是Costco也有不小價差這點就真的很難被忽視了
台灣的7-11寧可北部店虧錢都堅持維持南北價錢一致
但是同樣的策略拿到城鄉差距較大的國家來...恐怕就只有走向倒閉一途了
至於iPod售價全世界相差不大這點
我覺得可能是因為他並非所謂的生活必需品...所以不需要因應地方物價來調整
想買的人還是會買...
就跟Louis Vuitton 在高收入的歐美國家反而還比台灣便宜的狀況相同
所以如果把整份瑞士銀行的報告下載來看的話
(真的很有趣...我剛剛在回家的地鐵上讀的津津有味)
會發現他們雖然新加入了iPod指數在報告中
但其實真正據參考價值的還是當地人民購買大麥克, 每公斤米飯, 每公斤麵包的購買力...
在那列表中你會發現台北人平均工作20分鐘可以買大麥克, 23分鐘可以買一公斤麵包, 12分鐘可以買一公斤米
而首爾人則要花上27 / 21 / 20分鐘才能買上述三樣商品...
這當然是因為台北雖然稅前所得稍低...但是稅率較低、物價也較低的因素讓台北人在生活必需品的購買力還是稍高於首爾人
不過要是拿iPod這種全球售價幾乎一致的奢侈品來比較的話...台北人要工作23.5小時才能買, 而首爾人就只要22小時了...
但是這樣以奢侈品為標準的比較其實也很難反映出該城市生活的真實狀況
畢竟不買iPod不會少一塊肉...不吃食物可就麻煩大了...
不知道我這樣的解釋合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