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景氣?內需?傻傻分不清楚~~~~

台灣內需可以忽略不記啦

之前的金融風暴只是國外的訂單少了就造成失業潮

影響內需,所以大環境景氣才是重點

現況是有回升沒錯

但各國政府也漸漸抽手之前救經濟的各項措施

之後沒有了各國政府在氣球內灌風的力道

到底是會慢慢復甦還是跟隨著抽手而又衰退沒有人知道

所以大部分的國家都嘛小心翼翼不敢升息

宜免剛冒出的火苗又被吹熄

慢慢觀察吧不用急著投資

自己口袋的錢可是很艱辛工作來的,要多多珍惜
lien291
很明顯去年就是走政治盤
而今年第一季財報公佈前有4個月的空窗做夢期
如果第一季很開心
那或許之後就要小心點了
不過如果有人玩三合一或四合一的把戲就難講了

買了就套,套了就等,等不到就賣,賣了就漲上去=="
餅乾貓 wrote:
很明顯去年就是走政治...(恕刪)


看看全球股市
原來全世界都走政治盤?


雖然訂單有在回溫,公司獲利有在提升,

但是去年公司減少的福利以及停止例行性調薪讓我對國內景氣存疑,

當然內需確實有增加,因為東西變貴了,支出也增加,不過還不會大到改變一般人的消費習慣...

結論就是,人民變窮了~
景氣回來了...這句話要看怎麼解釋
如果和98年初來比的話...那的確是好很多

但是和98年以前比的話...那真的還是非常差
不過越來越有大者恆大的現象出現了
anthonykang wrote:
沒錢也是要逛街,也是...(恕刪)


沒錯~~
所以說看二大產業今年的發展就可知道端倪..

汽車(要看頭又大,裕龍..等國產車再加啇用車...別跟我說雙b加lexus又成長..)

房市(不太會看...到處都在蓋房.好像買房子跟買蚵仔煎一樣包起來就好了..)
051877 wrote:
最近股市上8千里程碑!!大家都說景氣回來了!!!但看看街上真正在買東西的人也是渺渺可數~今天看了水果日報說景氣回來了~~不過內需未復甦!!所以國內經濟是要看景氣還是內需??


這應該是針對有買股票的人吧,
去年初載大姐去看老爸,大姐說我的車開了十幾年,應該要換了,
我說這部車才開了十一年,還能再開幾年,不過那時候的股票的價值只有現在的1/3,
現在我正在看新車及勞力士,只要一個衝動就可能隨時買下這二樣東西(二個月前才買一支Omega錶),而且只要賣一小部份的股票,
這算不算復甦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才不到一年我突然錢變很多,現在不買,等股票又再被套的時候我又買不起了.
其實大概這十年來台灣的經濟景氣數據的好壞,跟十年前相比,對一般民眾的直接感受程度已經不是那麼的成比例了。

在隔壁版上有個議題是過去台灣的那個『錢淹腳目』的時代,那種景氣過熱現象是大部分的人手上都有錢,大部分的人賺錢都很容易,也因為如此大部分人消費時都可以不眨眼。每一百個人有八十個人賺大錢,然後去吃飯,那麼就可以有很多餐廳可以做生意,再賺錢。但若是一百個人只有十個人賺大錢,肯捨得花錢上館子,那麼可能只有兩、三家餐廳有生意,其他餐廳就喝西北風了。

所以問題出在『財富不均』上面。現在的景氣數據好,那只是那些財團,上市電子公司的數據好,所以財富都集中到那些財團高階主管,老闆身上,問題是那些人口數目只佔總體人口的可能不到百分之一。

於是前面講的那個例子就會出現在各行各業了。國內經濟體系較下層的那些商家,也就是一般我們日常生活上會接觸到的各種買賣業,服務業,大部分的民眾還是靠這些小生意賺錢,或是領薪水。但是因為並不是大部分的人都有錢消費,所以生意在這十年來總是起伏不大。

我覺得政府應該做的是把對大財團的那些不公平的租稅優惠完全取消,然後對一般老百姓做大幅減稅。這樣才能真正的藏富於民,而不是將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可惜的是現在政府正走上一個惡性循環,有錢的越有錢,說話就越大聲,官員就越不敢得罪有錢人,那年度收支不平衡就只好拿一般百姓下手,所以動不動就是那個費用要漲,那個什麼也漲一下。

近年來偷渡客已經銷聲匿跡,並不是政府執法太有力,而是台灣對大陸而言已經沒吸引力了
要看景氣是否回來等到政府的2.2萬補助到期時會怎樣就知道了
元旦時政府的第一波臨時工專案已經被解雇了,到時再看失業人口吧
知行合一 wrote:
其實大概這十年來台灣...(恕刪)


正確 台灣曾經藏富於民過 但是現在正在走回頭!!!

為什麼 我這麼說~ 因為給財團的優惠條件 太多太多

變成有錢的越有錢 廣達 鴻海 這些每年政府都退一堆稅 給他們

但卻不見 他們 在國內增加工作機會?! 鴻海承諾的 高雄園區?!

反而是加速往中國移動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