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K wrote:
我姑姑從高中畢業以後就是個海軍基地的聘僱人員,在那經濟起飛,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
她那份薪水只不過可以維持一個人基本生活開銷而已,但她平常沒什麼花錢的嗜好,也不愛裝扮自己
把省吃儉用的錢拿來做一些投資,打算日後就算沒結婚也足以養活自己
把當時的積蓄都寄望在這裡
沒想到卻被這些詐騙集團吸金潛逃
留下這幾張廢紙
從此她也就陷入了一生的財務危機當中
時時刻刻都在為錢煩惱
連身體出現病症都因為不想多花錢而不敢去面對
直到去年以不到六十歲之齡過世...(恕刪)
版主姑姑被詐騙集團吸金的遭遇令人同情
社會上還有許多長輩正為自己的棺材本和詐騙集團抗爭
理專大眾臉,散戶大便臉→咦!要小心
自從向銀行局提出申訴開始,就不斷接到理專們電話恐嚇、威
脅,這些都有人錄音。我不知道這是一個什麼社會,錢被「詐
騙集團」騙了,沒人替我們主持公道,還要受「騙子」恐嚇。
我們生活在不安全的環境,誰可以給我們免於恐懼的保障。我
已經六十幾歲了從鄉下非常貧窮的農村長大,我的環境生活不
好但週遭的親戚朋友卻互助互信,生活沒有恐懼。國民政府來
台,創造了較優渥的生活環境但品德沒有相對提高,反而給了
貪婪之徒製造許多犯罪機會,相關單位也沒太多時間了解事實
真相,好似默許銀行的做法。就如銀行經理說的金管會對他們
沒強制力,銀行公會是他們供養的,也沒有約束力,所以我們
要怎麼做就看我高興。連動債的處理結果只帶給「受騙者」對
政府打擊犯罪的決心產生問號。長期好不容易和銀行間建立的
互信關係一夜之間瓦解,將來政府政策推行還有多少公信力,
國人存有高度的質疑。
推銷連動債之前,銀行行員卑躬屈膝,要求賠償時又擺出高姿
態,百般刁難完全失去了職業的倫理道德。這種情形恐怕會惡
性循環,糾紛不斷。
我們最後期待的評議委員更是帶給我們二次傷害,第一批評議
出來結果大約在20%以內,第二批評議結果是24%左右,到了
第三批又有了32%的結果。最不可思議的是同樣一檔的商品賣
給背景相同的人卻有大大不同的評議結果,他們所不同的只是
被騙金額不同;金額愈高評議結果愈低,這是什麼道理?我實
在想不通。一位83歲的老先生被騙金額將近300萬,申請評議
結果是15%,依照主委的喊話應該全賠。他得不到正義的回
應,氣得現臥病在床。諸如這類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
因為連動債造成的損失,影響了夫妻婚姻生活甚至鬧離婚不在
少數,氣得吐血的也有,罹癌、中風的也不少,患憂鬱症的最
多。其實她們只是卑微的要求扣掉預付利息外可以拿回原投入
金額的五成的即可。為挽救一個破碎的家庭或一條生命,只在
於主委的一個指示。主委我懇求您在處理兩岸關係的同時也思
考一下我提的問題。我殷切期盼您的回音。
一個無助的人
邱婉琳 敬上
中華民國99年元月3日
更多例子在:台灣連動債受害人權益促進會、連動債受害人自救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