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分紅配股 明年實價課稅

shex wrote:
最重要的課題是少了政...(恕刪)


您的意思是 沒分紅費用化之前 碩博士在 高科技公司的效率很低

是這樣嗎?!?!?!

免責聲明:以上資訊,僅供笑話 ,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讀者須自負風險及判斷,個人不負任何責任。
史坦利摩根 wrote:
您的意思是 沒分紅費用化之前 碩博士在 高科技公司的效率很低

最早是分紅配股沒有費用化
爽到員工, 但公司股東的利益被稀釋
後來費用化之後, 公司才把股票當錢(公司的報表會認列這項費用)
這樣對股東才公平一點
現在這樣做則是進一步對一般大眾都公平吧
有些薪水不到一百, 但加上股票就變好幾百的人
報稅的金額可能才一百上下
現在在那邊鬼叫什麼台灣高科技的競爭力會下降

就像樓上在那邊鬼叫報稅金額會跳好幾級的人
搞不好原來是課6%, 結果現在是要課21%或30%
這樣真的很委曲嗎? 這樣對一般的上班族合理嗎?
一堆得了便宜又賣乖的人


基本上,我個人的想法是,如果未來仍配發股票給員工的公司
股價波動難免
員工如果立即賣出,以檯面上一些高配股的公司來說
難免不會發生連續跌停一兩天的可能

所以推測未來這些公司比較可能採取發現金,反正費用化已經實施了
所停列的費用差不多,對員工實質報酬的權益,也比較有保障吧!
Real power can't be given. It must be taken.
ValkyrieVF25 wrote:
就像樓上在那邊鬼叫報稅金額會跳好幾級的人
搞不好原來是課6%, 結果現在是要課21%或30%
這樣真的很委曲嗎? 這樣對一般的上班族合理嗎?
一堆得了便宜又賣乖的人


不用在那邊憤憤不平,自己跳到上市公司上班,不就得了.
什麼叫對一般的上班族合理嗎?法律有禁止任何人不能到上市公司上班分紅配股票嗎?
否則哪來的不合理??
怪了!上市公司的上班族,就不是一般的上班族?你的論點還真奇怪!

E93KING wrote:
不用在那邊憤憤不平,自己跳到上市公司上班,不就得了.

沒有憤憤不平啊
而是衷心期待而已

這本來就是促產條例, 我也接受
未來可能也還是會用這種方式來鼓勵一些創新產業
這也是合理的, 現在只是恢後正常啊

至於那些會擔心股價會因此在配股之後大幅波動的
我想是太過擔心了
一來大部份公司現在配股不像以前不用計算成本
公司報表並沒好處, 不會比較好看
所以大部份都是直接配現金或加薪
即使有配股, 張數也比以前少很多了(就我所知, 張數至少腰斬)
要放著等他漲還是配股後立刻賣的人應該都是一半一半
就看當時股價看空看多的人的比例而已

但比較保守的人會馬上賣
像2000年美國網路股泡沫時
就有很多美國員工認股時股價一, 兩百元美金
結果隔年要繳的稅比股票的總值還要多好幾倍
因為幸運的股價跌了十倍, 不幸的股票直接變壁紙
但國稅局還是要你繳稅
E93KING wrote:
不用在那邊憤憤不平,自己跳到上市公司上班,不就得了.
什麼叫對一般的上班族合理嗎?法律有禁止任何人不能到上市公司上班分紅配股票嗎?
否則哪來的不合理??怪了!上市公司的上班族,就不是一般的上班族?你的論點還真奇怪!

其實這跟軍公教一樣...
享受了多年的"既得利益"終究還是會慢慢回歸正常

至於沒有享受到的,只能怪自己當年找工作時沒有眼光
既不會選軍公教,也不去選這些會發股票的高科技公司...

PS: 我同學當年(約10年前)進園區上班者,現在很多都賺飽飽了...

小小上班族的意見,僅供參考。
ValkyrieVF25 wrote:
至於那些會擔心股價會因此在配股之後大幅波動的
我想是太過擔心了
一來大部份公司現在配股不像以前不用計算成本
公司報表並沒好處, 不會比較好看
所以大部份都是直接配現金或加薪



你的消息完全錯誤,就我自己及身邊上市公司的朋友,股票都照配,只是今年開始張數少了,約剩去年的3/4,
不足部份公司會用現金紅利補足,及讓我們用低於市價認購庫藏股......................

所以,新制實施後,股價會在配股之後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並非完全沒有.


henrydu wrote:
基本上,我個人的想法是,如果未來仍配發股票給員工的公司
股價波動難免
員工如果立即賣出,以檯面上一些高配股的公司來說
難免不會發生連續跌停一兩天的可能



一聽就知您是巷子內的~內行~
美國所採取的多數是選擇權,因此計稅基礎還算單純
但 ValkyrieVF25 網友所言股價跌了十倍,要繳的稅比股票總值多好幾倍
我並沒有特別去問一些在美國工作的朋友
但直覺似乎不太可能吧?
就算是發股票,美國比較可能的收入計算基礎是以處分股票所得來算
這樣會有繳的稅比所得股票價值高好幾倍的情形發生嗎?
可以說明更清楚些嗎? Thanks.
Real power can't be given. It must be taken.
henrydu wrote:
美國所採取的多數是選擇權,因此計稅基礎還算單純
但 ValkyrieVF25 網友所言股價跌了十倍,要繳的稅比股票總值多好幾倍
我並沒有特別去問一些在美國工作的朋友
但直覺似乎不太可能吧?
就算是發股票,美國比較可能的收入計算基礎是以處分股票所得來算



您說的才是正確的~一聽就知道是巷子內~內行
henrydu wrote:
我並沒有特別去問一些在美國工作的朋友
但直覺似乎不太可能吧?

Stock Option只是其中一種
你去查查美國公司慣用的ESPP (Employee Stock Purchase Program)
大概就知道我說的意義
大部份公司是只能拿薪水的15%來買
有些甚至可以拿50%來買
也確實有公司直接發股票都有(Restricted Stock Award之類的)
後面這兩種通常只會在公司還沒IPO的狀態或是在IPO前後
公司還很小的時候才會有
已經上市的公司, 通常確實只有ESPP和Stock Option
話說我還認識一位美國網路科技泡沫的受害者
我沒事幹嘛來講這個呢? 太無聊了

--
附註 : Stock option是指你可以用某種價格購買公司的股票
當然通常這個價格很優惠, 但買了之後要不要賣還是看員工...
也有很多人是....股價從來都沒比Stock Option的contract price高過
根本沒機會買, 更不用賣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