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財務自由"的階段並不如想像的輕鬆...意料不到的挑戰還很多除非當上大公司的肥貓...否則任何財富都有縮水或變成幻影的可能有位長輩擁有台中市自由路店面出租...最風光的時候月租40~60萬...加上套房出租年收入700~800萬過了幾年後手中的房產逐漸沒落...投資的股票大跌...資產縮減剩下1/10...從此心情受打擊一厥不振另一位同學在金融界工作...利用工作方便買銀法拍屋致富...30歲已經擁有4間店面和住宅...所得也超過200萬但是遇到上一波房地產低迷...沒想到低迷時間長達10年後還是無法恢復...最後也是下場很慘我自己曾有過3個月賺進10年薪水的日子...在過度樂觀情況下總會犯下人性的錯誤...追逐財富的過程中...很難克服的問題是...什麼才是"永遠的資產"...股票 債券 房產 黃金 ...都有景氣循環的風險當手中的"金流"出現問題...財務自由只剩下神話故事...就像我所舉的例子...無人能預測未來最值錢是何物全球金融風暴給所有資產擁有者一個教訓...分散風險其實是一個笑話...世界上的雞蛋都在一個籃子裡許多人以為不工作表示無所事事...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不工作表示擁有"時間自由"...正是"財務自由"的出發點比較下...有人每天8小時替老闆賺錢...另一個人每天8小時替自己賺錢...結果誰比較有利除非人生已經到了窮的只剩下工作...否則太多事需要思考和嘗試...不只是旅遊休閒這一類的事
木村倒頭栽28 wrote:先投資自己,不要把大...(恕刪) 說得真好,通常能力高於常人,現在還可以月領超過10萬薪水的人,都是有活到老做到老的打算,也很少去加入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能力越好的,越會想在擅長的領域表現,簡單說就是愛現;而且說一句比較不好聽的話,多數認識的成功人士,工作和休息都來不及,很少出沒於網路上發表文章(從事平面媒體的工作者除外,但真正高薪的媒體工作者也很少會嘴砲,因為那些時間都拿來寫外稿賺外快不是很好嗎?),所以真的是少嘴砲少幻想,先實際去做對自己才有幫助.....所以大家應該可以看出來小弟也是屬於不成功人士這類...
vic_wang wrote:說得真好,通常能力高...(恕刪) "我存多少錢,我一年金融商品可以賺一百萬,就可以不用工作",通常有這樣的想法都是受薪族比較多,因為覺得領的錢跟工作的辛勞不成正比才有這樣的想法,我以前還在公司上班,也是有這樣強烈的感覺但我個人不喜歡買金融商品,感覺很不踏實,所以前幾年跳出來作生意就像樓上那位網友一樣,我也品嚐過3個月賺進220萬的美好(這是現金,不是電腦螢幕上上下下的數字)但確是沖昏了頭沒有冷靜判斷情勢,除了賺來的錢,連同當初160萬的資金,全部賠了上去,上了這一課,我發現人生就是這樣,"好的時候要有危機意識,不好的時候也別氣餒,因為機會永遠都有"扯遠了,拉回來.....許多人的追求的並不是"財務自由",而是"工作自由或精神自由"今天你的工作是你有興趣,而且能賺錢我想沒有人會去想"多久之後可以不要工作"就像您所說的很多有能力的人,縱使已經達到不用工作也能活三輩子為什麼他還要工作,王永慶先生還是做到死,為什麼??因為工作帶給他們的成就感,遠超過金錢我有位盤商,我都叫他億元男,他的財富已經讓他不用工作了現在他還是每天自己搬貨自己送貨,做的揮汗如雨臭味淋漓(這是為了要誇張化)他的工作縱使一個月三萬五也沒幾個人想做但他卻作得甘之如飴,所以與其要追求"偽~財務自由"倒不如自己好好想想,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什麼樣的工作能讓自己,不覺得在工作,雖然追求這樣也不容易,但自己會快樂許多我現在是傳承我老爸的店,雖然說初期賺的錢很少(比我上班的時候少),但好好用心經營,會比調薪快重點是我覺得上班不像在上班,感覺在跟客戶交朋友累積以後客戶的人脈,所以我也還不是成功的人有空可以掛在網路上,扯一堆有的沒有的.結論是,市面上那些"財金勵志"書籍,可以當小說看別太入迷了,因為時空背景不同,有些事已經改變許多但是他們做事的態度跟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1998認購阿嗚嘔前身15元,當年又押老婆的聘金去買18元的阿嗚嘔前身2000阿嗚嘔前身上市前百元全出----第一桶金----------全歸老婆因為是用老婆聘金買的2001/9 . 老婆生完小孩幾小時竟然開始買股票,又阿嗚嘔16元約2004/4 16元的阿嗚嘔6X元全出以上老婆的戰績以下小弟的戰績2007被次貸案咬了一大口2008/03 1301 8X元買,2008/11 1301 4x元出,老婆接下爛攤子,換老婆上場2008/11 3034 2X元入2009/07 3034 8X元出現在我完全沒有理財資格,白天我去上班,老婆與瑪麗亞去逛街晚上我帶小孩讀書,老婆在看韓劇現在老婆買了一堆3592,問她什麽時候要賣?她說十年內....老婆永遠在等機會或找機會
我認為越有能力把所得來源分散者...越能提早完成財務自由的理想...不完全以收入多寡決定股票配息不一定年年都如預期...年終獎金也不見得年年都有4-6個月...除非是國營事業員工我的目標是把所得來源分散至少3-4種...租金 股息 投資房產 合夥事業...等...雖然成果不明顯還在摸索但是互補之下風險減少許多...不過前提是一定要設防火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不能戀棧...留得青山在比較重要
樓主,你真的24歲嗎?你的觀念和價值觀不像是一個只有24歲的年輕人....換句話說,你的成熟度讓我大開眼界....我差不多大你10歲....我自己本身念財經的....本身理財和退休規劃已執行了4~5年了,進度穩定小幅超前但我10年前都沒你這麼會想....真是後生可畏為什麼我認識30歲以下的,大部分都名牌或吃喝玩樂不離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