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回顧台灣歷史利率走勢
2. 回顧台灣歷史通膨走勢
可以作一下小結論:當定存利率低於2.5%的時候,定存就無法抗通膨。而如果從時代的改變來說,利率越來越低是一個趨勢,而通膨會隨景氣忽上忽下,但平均下來每年大約是2.5%左右。這並不是說定存不重要或是不再需要成為理財的一部分,而是在定存之前,應該瞭解這些現象,不要以為定存就沒有風險,在低利時代,定存的風險就是購買力減弱。
近二十年台幣利率分析
我認為低利率不會維持太久 …
政府財務惡化,狂印台幣的結果,最後還是會升息的。
歡迎參觀口木看盤室 http://rightgun.blogspot.com
不要被金融地產業騙了, 拿民國88年以前的高通膨率來騙你錢會變成1/2.
臺灣自從步入低經濟成長的先進開發中國家後.
過去10年(1989~2009)的消費者物價 平均年通膨率只有1%.
也就是說不管定存怎麼調降,只要平均定存利率平均值有1%就能抗通膨.
而大多數時候利率都遠大於1%
(這幾季雖然定存利率跌到1%, 但是消費者物價通膨率是負的......所以定存還是抗通膨)
定存當然可以抗通膨.
只是不能明顯打敗通膨進而獲利.(追求獲利必定有風險)
定存是幾乎沒有風險, 只保本保值, 不是賺錢的好管道.
通貨膨脹問題真的會很嚴重嗎?
不要嚇自己....
通貨膨脹(消費者物價指數)漲跌及購買力換算
http://win.dgbas.gov.tw/dgbas03/bs9/price_cpi_curv/cpi_curv.asp
算一下87的100元相當於97年的110元, 平均每年只多1%.
如果只是把錢放在枕頭裡....那你每年會損失1%.
只要放定存就可以消極的抗通膨, 這是最簡單的.
波羅麵包從小時候5元,現在20元.
那是台灣當年國民所得成長太快(從4000美金衝到1萬5美金).
導致在台灣生產麵包一切成本都大幅增加了.(原物料生產運輸加工的工人薪資都增加4倍)
賣麵包吃麵包的人薪資也大幅成長, 麵包一定要變貴才能平衡.(否則做麵包的會窮死)
通貨膨脹(消費物價指數) 民國60年的100元換算相當於80年367元!!!
因為當年高經濟成長所以20年間這樣誇張的通膨其實是合理的.
波羅麵包的價格這8年一直維持20元....因為這8年GDP沒明顯成長.
表示原物料生產運輸加工的工人薪資都沒成長. 賣麵包買麵包的人薪資也沒成長
那麵包的價格當然也很難漲.....否則不管工人還是賣麵包買麵包的人都吃不起麵包.
沒人吃的起當然不可能漲.
只要國民所得沒有快速成長, 過去1960~1980年的快速通貨膨脹就不會再次發生.
>>常聽到理專或新聞鼓勵大家投資, 並加上一句定存無法抗通膨,
理專只是要你投資讓他賺業績.....反正亂講被揭穿的機率不高.
想當初號稱保本的連動債......現在害慘多少人.
http://talksright.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html
再對照各年度的定存利率
http://rightgun.blogspot.com/2009/02/20.html
至此答案呼之欲出: 過去在台灣幾十年來,光靠定存,就可以抗通膨啦!
(年平均利率高於CPI年增率)
不過,未來,很難說,畢竟每個政府管物價的能力不一樣 …
歡迎參觀口木看盤室 http://rightgun.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