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那一家是有關於usb3.0的

USB 3.0 另一個麻煩會是在接出來的那條線
光是越來越大的儲存裝置和高畫質影像傳輸就很值得升級使用USB3,明年就會開始普及,如同mp3分別在USB1和USB2傳,時間差很多,如果只在想鍵盤滑鼠電風扇的,連USB2你都不需要,至於外面那條接線,確實麻煩。
目前SSD實際在USB3的讀取速度接近200MB/s。
USB 2.0速度可達50MB/S,大多數Flash Memory同2.5"硬碟機都達不到這樣的速度
除非晶片組內建USB 3.0,否則難普及
bluesystem wrote:
USB3.0的必覮..(恕刪)只不過又是一個炒題材的藉口而已....

沒錯啊,別人在炒你有跟到
就賺到了阿
問一下,為什麼多出來的線是一個問題?
主要的問題不是是驅動IC?
希望大家不吝指教~
高速傳輸, 必須要使用更更多對或高品質的線材, 以及接頭.
USB1.0和2.0可以用相同的線材與接頭, USB3.0必須重新定義.

當初USB1.0的速度很慢(12Mbps), 只夠支援鍵盤/滑鼠這些慢速週邊, 後來USB2.0的480Mbps就滿足了許多週邊如隨身碟/高解析印表機的需求.

至於USB3.0的市場,主要仍是用來滿足人們對於高畫質影像的需求. 不過, 我個人認為, 從隨身碟來傳輸 Full-HD 的壓縮影片, USB2.0 已經非常夠用了, 所以USB 3.0主要市場應該是:
(1) 用來傳輸 "非壓縮" 高畫質影像之用.
(2) 讓傳輸檔案的速度更快.

對於(1)來說, 個人認為, 很少人需要只能放在桌上(USB3.0線最長只能接2公尺)的超高畫質 USB CAM.
對於(2)來說, 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 而且 eSATA 已經可以滿足這種需求的部分市場.

如同 Windows 98/XP 是必要性的改進, USB 2.0 是非常成功的 MUST 產品.
USB3.0 和 Vista 是奢侈性的 WANT 產品, 帶來的困擾比好處多, 不容易快速普及.

mikewu wrote:
高速傳輸, 必須要使...(恕刪)


其實當初USB2.0也是有重新定義線材規格, 因為單純用usb1.1的線, 相容性都不好, 即使USB2.0可以用, 但會自動降速跑usb1.1的速度, 這點在早期推廣usb2.0時遇過很多麻煩, 尤其是影音和隨身碟的應用上

而usb3.0的誕生應該還是因應多媒體的需求, 我也認為線材是目前很重要的問題, 但早期應該還是單純應用在不需線材的裝置上, 如隨身碟, 內建視訊攝影的筆電等, 我是比較希望看能不能加速SSD的研發腳步, 讓SSD的價錢可以降下來, 這樣以後電腦速度可以有較整體性的提升, 不像現在幾乎都卡在週邊存取上

ryanku918 wrote:
其實當初USB2.0也是有重新定義線材規格, 因為單純用usb1.1的線, 相容性都不好, 即使USB2.0可以用, 但會自動降速跑usb1.1的速度, 這點在早期推廣usb2.0時遇過很多麻煩, 尤其是影音和隨身碟的應用上

沒有錯... 1.1 --> 2.0 的過程, USB線也有改過... 我的說法不是很正確.
USB3.0 的線基本上也是會和 USB2.0 相容, 只是USB3.0的線會多出幾條, 當USB3.0連2.0時,會自動變為2.0來連線.

airdon2000 wrote:
目前SSD實際在USB3的讀取速度接近200MB/s



請問200MB/s是什麼條件測出來的??

謝謝
其實 usb 2 使用 差得線材不一定會 由 2.0 降到 1.1

usb 判斷是 2 或 1.1 是 一開始 handsking
如果判斷沒收到會自己降 1.1

但是 使用差的線材 可能一開始 handshaking ok 但是 開始傳時
bit error rate 高
所以同是 usb disk 會有傳輸率

有的 傳一次ok
有的要傳 n 次

至於線材 保證會 偷料
以前做 usb 碰過太多 便宜廠商都是 偷 線材
一般 user 跟本不懂傳輸快慢

差上有認到 可能就以為ok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