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邦:電動車市兆元商機 順達、新普、中碳、加百裕最具潛力
2009/09/22 19:10 鉅亨網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 節能議題正夯,綠能產業也成為熱門焦點,加上美 國車用電池廠A123 Systems即將掛牌,引爆全球車用電 池廠投資熱潮,研究機構集邦科技表示,電動車市場將 啟動兆元商機,帶動台灣上市櫃相關族群跨入電動車以 及車用電池領域,順達 3211(TW) 、新普 6121(TW) 、中 碳 1723(TW) 、加百裕 3323(TW) 未來營運發展具有潛力 。
集邦科技表示,能源危機的日益加劇,使傳統引擎 汽車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經濟正處高速發展中的中國 ,石油消耗和進口量不斷攀升,對油耗大戶汽車工業的 發展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發展電動車的呼聲 迅速升溫,不少知名的整車廠商都已宣佈將很快推出自 己的電動車產品,顯示電動車的時代已經來臨。
國內許多企業也看出這個趨勢,並展開佈局,集邦 科技表示,中橡(2104)在多年前就看好鋰電池未來發展 ,不僅陸續買進能元科技的股票,並在2007年第3季底繼 續加碼,宣布以參與私募的方式,總計持有8.5萬張,累 計已持股能元超過6成的股權。
能元股本21.28億元,歷經10年虧損,3 次減資,累 計虧損將近40億元,在2007年轉虧為盈,去年每股盈餘 有2.11元。
中橡股本約45億元,主要從事碳煙生產,獲利穩定 ,近年每股盈餘約1-2元,因台泥 1101(TW) 持股 9 %, 是集團旗下成員之一,台泥資本額約330億元,透過集團 旗下公司持股的方式,陸續加碼能元,也在過去支持虧 損連連的能元。
不僅如此,中橡也是中碳(1723)的大股東,中碳股 本約24億元,是生產電池所需負極材料,於1989年成立 ,原本是代工處理中鋼用高爐煉鋼後產生的副產品,後 來轉型生產碳素為主要業務,而中碳背後的大股東正是 中鋼 2002(TW) ,中鋼持有中碳近三成的股權,中橡持股 中碳約 6 %。
由於筆記型電腦電池需求,使中碳所生產的負極材 料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2009年上半年業績亮眼;集邦 科技表示,展望未來,中碳業績可望因電動車風潮引領 攀上高峰。
除了台泥,台塑 1301(TW) 也積極進軍鋰電池相關領 域,以集團旗下台塑生醫持股長園 8038(TW) 10%股權; 長園股本4.3億元,近幾年虧損幅度縮減,與中國車廠比 亞迪互動密切,計畫成為比亞迪重要供應商。
集邦科技表示,由於長園具有量產鋰鐵電池的能力 ,也使台塑增添綠能題材,而長園也因為台塑的資金挹 注,能在虧損中持續發展。
國內廠中電 1611(TW) 透過旗下轉投資冠碩電池,發 展鋰電池相關照明產品,未來冠碩也將朝向電動車電池 發展,目前主要目標是以提供電動車、電動巴士所需為 主,預計2010年擴充10條產線,以規模經濟的方式降低 成本,並創造更多收益,中電並在新竹增加兩條鋰電池 生產線。
冠碩目前資本額約2.3億元,背後股東有中電,持股 約15%,至上 8112(TW) 以及大亞 1609(TW) 也是主要股東 ;冠碩主要業務是從事正極材料、電池芯生產,及組裝 電池,目前已跟中國車廠合作,計畫以電動計程車的方 式,打開中國市場。
此外,裕隆 2201(TW) 集團今年創立自有品牌納智捷 ,進軍智慧型車款以及電動車領域,裕隆近幾年獲利穩 定,計畫與東元 1504(TW) 合作共同生產電動車;裕隆表 示,已有生產電動車的能力,但未來台灣電動車要普及 的話,仍需視充電站的設置情況而定。
在電池廠方面,國內的新普 6121(TW) 、順達科(32 11皆有生產鋰電池的能力,新普已跨入車用電池領 域,未來技術發展以及訂單方面,值得留意。
台灣電子精密測量儀器製造商致茂 2360(TW) 則與國 外電動車廠Telsa合作,共同發展電動車事業,致茂負責 測試以及生產機電控制膜組,以及生產其它相關測試設 備;合作案象徵致茂切入電動車核心技術,Telsa提供專 利;Telsa更可利用與台廠合作的關係,降低成本。
致茂股本38億元,未來將全力發展電動車的全系列 測試設備,以提升獲利表現。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