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我在台新金那層樓蓋的,稍微修飾一下放這裡也不錯,我認為金融股以目前(近10年)來看,絕對是勝過中華電信的定存股(但10年後我不敢說)。
台新金如果除權後才買,也要等低於除權價以下買,如高於除權價,也算是買在高點。
昨天我無聊計算永豐金的歷年12月月線高低點,取最高價與最低價平均當買進一張的模擬買賣,從2009/12到2015/12,共買進七張,大約花7.5萬,然後直接配息配股,到2016,已經持股約7.5張,配息也大約一萬元(足夠再買一張),所以大致算來,就算金融股都不漲,穩定購買之下,一樣會創造優於定存超過10倍的利潤。
也就是說,如果幫小孩每年買一張金融股(用紅包錢,一年花1~2萬),可能連續操作10年後,總值會讓人不可置信。現在就是要找出歷年來金融股的高低起伏規律,通常除權息的7~9月不要看,11~12月就能看出這檔在今年1~10月績效,所以11~12月是買進的時機,再來就是隔年的5~6月,因為是報稅季節,大家都要花錢,所以股價會低一些(用月線來當事後諸葛,好像很多都吻合,但還是要臨機應變,太制式化就失去樂趣了)。

也就是說,11-12月買進,5-6月買進(一年買進兩次即可),7月看要放著除權還是先棄權,我個人認為只要除權前的股價扣除成本的價差超過2倍權值,至少可出一半賺價差,這些錢就等11-12月再來逢低買進,一半賺股利股息,一半做價差,如果沒2倍價差,那就全部除權吧。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