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3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小邱哥哥 wrote:
其實我蠻喜歡阿基學...(恕刪)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

pqaf wrote:
事實上,目前各尺寸的電視面板大宗標準品報價,仍在台韓業者的 總成本之下

哪有這麼慘,總成本之上啦

pqaf wrote:
更是遠低於大陸業者新廠的生產總成本, 任何一家面板廠此刻 若再妥協讓價,電視面板虧損就更慘重了.

他們沒在看總成本的,請直接討論現金成本
ligasy wrote:
哪有這麼慘,總成本之上啦(恕刪)
65吋標準品現在參考報價只有$240,照你這樣說,總成本只要$230嗎?

那今年初 65吋的報價還有 $320,還原4% costdown,總成本若只有$240, 電視面板的年初利潤率不就高達 (320-240)/320 = 25%?? 面板總成本真那麼低的話,大家Q1不就都躺著賺了,LGD怎會連虧2季? AUO的營益率怎只有 4%, INX 的營益率怎只有6% ?

ligasy wrote:他們沒在看總成本的,請直接討論現金成本

大陸業者怎會不看 總成本,他們大多是股票上市公司,都要遵守會計原則,可以稍微作帳美化,但不能亂搞的太離譜,否則外資哪敢進入大陸股市.
他們財報裡,都有認列 固定設備的折舊費用. 只是他們認列折舊的方式,是等 新廠完全滿產並達目標良率後,才開始計算折舊,醜媳婦遲早要見公婆,早晚仍得將 折舊費用列入財報認列.
面板雙虎群創及友達的發展策略 逐漸分歧

研調機構TrendForce光電研究(Witview)研究副理邱宇彬認為,面板雙虎群創(3481)及友達(2409)的發展策略已逐漸分歧,各自搶攻新市場

邱宇彬指出,友達仍以專業面板廠的角色自居,持續在高階電視與IT面板耕耘,在全球競爭行列中仍屬前段班;

群創則是逐步將重心放在垂直整合的優勢上,對 數量增長 的企圖心,似乎略高於對 新技術 的著墨

Q4拉貨順暢 友達 彭:電視面板能見度到11月

友達 (2409-TW) 董事長彭雙浪今 (26) 日指出,目前市場高階、大尺寸電視產品拉貨順暢電視品牌廠拉貨積極,電視需求能見度可延續到 11 月上旬,IT 需求能見度可望更長;值得注意的是美中貿易戰延續下,客戶是否出現生產轉移現象,友達將視情況進行產能調配。

彭双浪表示,整體出貨數量成長雖不多,但他們將高端比重拉高、降低標準品比重,帶動營收及獲利。如TV超大尺寸等高端產品,需求很好

彭雙浪指出,今年包括電競 Monitor、商用筆電都是主力產品,全球今年筆電出貨量持平,但預期高階筆電的比重將會增高。高階筆電面板這塊,因友達更早投入,所以有感覺今年需求很強勁

彭今日指出,Mini LED 相關產品已正式出貨,友達在 AM 或 PM 的 Mini LED 都具備量產技術能力,但是 AM Mini LED 的成本較 PM 高。

=================
研調說面板前途示警,但 聽彭的語氣聽來,友達前途似錦..



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William Brent Christensen)昨對全球台商代表發表演說,大力推銷美國的印太戰略外,並再度抨擊中國採取侵略性的補貼措施,扭曲市場,並竊取知識產權、強制技術轉讓等,企圖奪取傳統和新興技術產業,這些行為損害美國、台灣與其他區域經濟體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與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 Robert Lighthizer)、歐盟主管貿 易事務的執行委員馬姆斯壯(Cecilia Malmstrom)25日在紐約舉行美日歐貿易大臣會議 ,並簽署「美、日、歐聯合聲明」,3方同意聯手向聯合國提出加強世界貿易組織(WTO)的 監視功用之改革方案,意在針對大陸的不公平貿易做法。 這次是美、日、歐3方的第4次會議,而同意推動WTO改革則是頭一次。會上指出,中國提 供巨額補助金給本國企業,引起扭曲國際市場、強迫海外企業技術轉移等問題,故向WTO 提案,為了提高補助金的透明度,應強化相關補助規則等

其中,美日歐貿易代表重申共同的關切,也確認其共同目標,即解決第三國非市場導向的政策與舉措;因為,第三國的這些做法導致嚴重產能過剩、對美日歐勞工與企業創造不公平的競爭條件、破壞國際貿易的運作等問題。

朝日新聞等多家日媒指出,這項改革案是針對中國;WTO協定規定成員國有義務提報貿易政策和措施,但中國無視通報制度,透過發放具額補助金,給中國國內企業優遇,扭曲了國際市場的競爭,強迫海外企業技術轉讓等做法也成為問題。

=================

希望大陸趕緊懸崖勒馬,放棄過去不計成本的瘋狂補貼方式,盲目擴產,低價傾銷,經濟侵略其他國家的產業.
pqaf wrote:
65吋標準品現在參考報價只有$240,照你這樣說,總成本只要$230嗎?


所以只討論65吋嗎?還是大家只賣65吋?

以Q3的狀況來說,台韓廠以asp的觀點去看,是高於總成本的,費用不算喔…
pqaf wrote:
大陸業者怎會不看 總成本,他們大多是股票上市公司..(恕刪)


不看總成本是一種說法,要說的更明確一點就是要到現金成本他們才會真的怕,和大陸廠商討論總成本意義不大…現實世界就是這樣

如果要接下來要討論補貼,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是沒錯,中央政府對面板的補貼是不斷減少,但這不是事情的全貌,BOE總可以做出一堆怪怪的事讓自已活下去
ligasy wrote:所以只討論65吋嗎?還是大家只賣65吋?
所有電視尺寸都差不多.

55吋現在報價$155, Q1 報價$177, 照你的說法 總成本 只有$150左右的話,那 (177-150)/177 = 15%, 電視面板有那麼高的利潤率,台韓業者 Q1 就不會苦哈哈了.

台廠財務簡報所公布的 ASP,不是單指 電視面板,還涵蓋了 其他 IT,手機,工業...等高ASP的面板, 電視面板的ASP遠比 平均ASP低很多.
其他面板的盈餘 在補貼,電視 大宗標準級面板的虧損... 某些高價客製化的電視面板,報價比較有機會高於總成本.

依據 Display Search 對面板業的名詞定義:
現金成本 等於BOM表(材料清單)產出的成本加上 人工成本 與 間接費用。

總製造成本(營業成本) 則為現金成本加 折舊成本。

總成本(損益平衡點) 則為製造成本(營業成本)與營業費用(銷售與一般管理費用)。

ovonel wrote: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恕刪)

看來好事應該快爆了!!
pqaf wrote:
總製造成本(營業成本) 則為現金成本加 折舊成本。


這部分補充一下,總製造成本= 營業成本是有些前提 :

期初製成品存貨 = 期末製成品存貨
期初在製品存貨 = 期末在製品存貨

也就是說當沒有庫存在製品的情況,營業成本=總製造成本

我們常看的損益表告訴我們,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 營業毛利,營業毛利 - 營業費用 = 營業利益

大體上財報都是具有連續性,上期的數據會延續到下期,不論是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都一樣。

但總製造成本屬於成本會計,既然要計算成本,一定要有個期間,除非是第一期,否則總有前期留下的在製品和製成本,也就是庫存,這部分很有可能在次期賣掉,所以次期營業成本除了以次期的製造總成本為基礎外,必須要加計這部分的製造成本(上期)再做調整。

下面這樣說明或許比較容易理解

營業收入(當期製品+上期製品) - 營業成本(當期總製造成本+歸屬於本期的上期總製造成本) = 營業毛利


營業成本是要在產品賣出去後才能知道,總製造成本則是在生產完畢後就可以知道,不需等賣出(有可能永遠賣不掉)。
友達總經理 蔡國新 從年初 展望,就一再強調大陸G10.5新廠產能爬坡不易,今年面板整體供需雙方的年成長皆為 6~8%, 供需狀況尚屬穩健, 友達年初就做好準備,迎接客戶強勁的拉貨.

研調卻一直堅持,大陸新廠擴增順利,今年全球產能嚴重過剩...導致買方一直砍價,期待 面板報價崩跌後,才願撿便宜補貨.

現在接近年底了,研調陸續修改預測,認為原本預估 產能面積年增10%,下修為年增7.4%,產能比預期少了約500萬平方米,相當短缺了一座8.5代廠的產能.



研調原本 需求年成長只有7%, 因為低價化刺激需求,上修年成長 8.6%. 市場需求比年初預測多出 半座  8.5代廠的需求,研調的預測模組嚴重失準. 過分高估了產能,低估了需求.

生命自己會找尋出口, 今年面板供過於求比率 仍屬穩健.

看來友達官方對 今年 面板景氣預測準度,要高於 研調單位和外資機構 許多. 局勢越見分曉, 外資今日積極回補友達持股. 空方借劵這次又上錯車了.


Witsview : 年面板供過於求比率從原先預估的 5.5% 收斂至 2.4%。

根據 TrendForce 光電研究(WitsView)公布最新 2018 年第二季面板供需調查報告顯示,大尺寸面板需求經歷第一季傳統淡季的修正後,第二季由於需求增加且供給減少,面板供過於求比例大幅收斂。

第三季受惠於旺季備貨力道增強,扭轉 供過於求態勢

然而,第四季由於各應用別的需求將陸續出現修正,供給端卻持續朝滿產目標邁進,一消一漲之下,提高面板降價的風險

WitsView 研究經理胡家榕指出,第二季開始監視器面板受惠於品牌擴大布局無邊框和電競產品,帶動需求成長;筆記型電腦面板因 Driver IC 供應吃緊,導致品牌紛紛提前拉貨;

電視面板則因面板廠透過專案促銷推升需求增加。整體來看,第二季面板 需求面積 高於先前預估

供應端則因 SDC L7-2 和 L8 廠於 4 月進行年度歲修,加上 BOE 10.5 代線第二季中開始放緩投片速度,使得第二季面板供應面積低於預期。因此,第二季面板供過於求比率(Glut Ratio)從原先預估的 7.4% 大幅收斂至 3.5%


第三季隨著旺季促銷來臨,各應用別備貨力道增強,對面板需求面積季增達 10.6%。其中,監視器品牌持續拉高無邊框和電競產品的備貨需求;筆電品牌除了面臨 Driver IC 供應吃緊,同時也因 Intel CPU 延遲出貨而影響新品鋪貨計畫,但因應傳統旺季,對面板備貨需求仍維持在一定水平;

電視面板需求同樣受惠於旺季備貨效應,加上面板價格於 7 月開始上漲,品牌採購態度轉趨積極。供應方面, BOE 與 CEC 集團 3 條新產線積極增產,使得第三季供應面積季增 5.2%。

由於整體 需求 成長幅度高於 供給,第三季供過於求比率收斂至 -1.6%。

第四季開始進入年底庫存管控,即便往年電視面板需求因雙 11 以及歐美年底節慶促銷而得以延續,但今年因前三季拉貨動能已十分強勁,預期四大應用別的需求將陸續出現修正,影響需求面積季減 3.5%。但供給端的 3 條中國新產線為了獲得政府補貼,將持續往今年設定的滿產目標邁進,推升第四季的供應面積仍有 2.3% 的季成長。

第四季供過於求比率因此擴大至 4.3%,讓面板價格出現反轉的可能性增加

分析全年狀況,WitsView 指出,今年供給端除了 BOE 與 CEC 集團 3 條新產線加入外,現有產線中也有 4 條持續擴產,其中一條為友達后里 8.5 代線,另外 3 條則皆為中國面板廠。

預估今年面板供應面積年增 7.4% 達  2億0150 萬米平方,成為自 2013 年來年成長最高的一年。

需求方面,今年除了世足賽推升電視面板需求,產品規格轉換以及電競需求提升也拉抬了 PC 用面板的需求,再加上上半年面板價格讓利,皆有助推升大尺寸面板需求面積年增 8.6% 達 1億9690萬米平方,

也讓全年面板供過於求比率從原先預估的 5.5% 收斂至 2.4%。
  • 38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