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月金控獲利約下降10%, 主要是國外的獲利,國內的獲利還有小幅成長。 這也說出了今年[國外投資越多的金控,獲利的下降幅度較大]的原則。反之,以國內為主要業務來源的金控較不受影響。***************[聯合]金管會昨天公布,今年前5月國銀累計稅前盈餘1387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0.9%。金管會銀行局表示,台灣銀行在3月認列一筆高雄硫酸錏132億元的不動產增值利益,若剔除該筆一次性收益,國銀今年前5月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達10.3%。景氣不佳,銀行今年獲利每況愈下,中央銀行昨天又降息半碼,金管會官員坦言,降息會再次影響銀行利差獲利,今年全年銀行獲利恐不如預期。金管會統計,今年前5月本國銀行累計稅前盈餘1387.4億元,較去年同期1400.1億元衰退0.9%,其中除國內總分行獲利較去年同期成長5.1%,包括「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海外分行及大陸分行」獲利,統統都衰退;尤其以大陸分行衰退52.9%幅度最大,國銀OBU獲利也較去年同期減少13.1%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說,前5月國銀大陸分行提列9億元的備抵呆帳所致,導致國銀大陸分行前5月獲利衰退逾5成,而國際景氣不佳,也影響國銀OBU獲利。另外,到今年5月底,國銀總存款達34.5兆,放款總餘額只有25兆4,487億元,多出的濫頭寸仍有9.1兆多元。
看來公股銀行的六月成績應該會受影響?*********** [經濟]國銀近幾年來對大陸企業授信頻頻踩雷,索力、旭光高新、福斯特等公司倒帳,都讓國銀承受損失。金管會最新統計也顯示,整體本國銀行對大陸的授信逾放比不但有攀升跡象,八家公股行庫已有五家出現逾放、比率超過一半。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至4月底,國銀大陸地區逾放比來到1.21%,較3月底的0.2%增加超過1個百分點。台銀、土銀、合庫、一銀、彰銀等五家公股行庫,對大陸地區都有逾期放款,等於八家公股行庫登陸,一半以上出現逾放。沒有逾放的兆豐與台企銀,則是採取將踩雷壞帳打銷,台企銀也參與國泰世華主導的索力聯合訴訟求償案。旭光、索力兩案後,國銀大陸授信持續緊縮,加上大陸經濟前景不明,也迫使國銀持續調降大陸曝險,以免再踩地雷 。以兆豐銀為例,主辦旭光高新案爆雷後,大陸曝險占淨值比重下滑至七成上下,除了已經轉銷相關呆帳,授信對象也愈來愈小心。
颱風來襲,也使多數金控公司提早在7日晚上公布了上半年獲利。初步看來,到年底前的獲利水準也不會有明顯反彈,所幸前半段班的本益比(預估)多在10-12之間, 沒有太高。下半年要看的多是老生常談: 各國匯率,美中歐英及日本。 尤其人民幣與美金。英脫效應尚未全面發效。美國選舉結果台灣經濟 (似乎已到谷底,但也不能期待明年有較大幅度)看來Q4再決定是否加碼即可。
http://udn.com/news/story/6/1816526銀行獲利恐每況愈下 提存率可能降 政策送暖銀行業今年獲利恐創下3年最糟成績,金管會適時送上獲利大補丸?金管會釋出,將重新檢討不動產放款備抵呆帳提存規定,若提存率自現行1.5%降回1%,全體銀行可沖回利益將近400億元。外界認為,此舉是對房市送暖,但銀行說,銀行業今年幾無獲利引擎,自己先取暖比較重要。中央銀行統計,到今年5月底,銀行業購置住宅、修繕貸款及建築貸款放款餘額已達7兆9442億多元,若備呆提存率調降0.5個百分點,全體銀行可沖回397.21億、將近400億元準備。金管會雖只擬針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不高」的銀行調降,但到去年底,僅7家銀行因為不動產放款集中度較高,被列管,因此,還是會有31家銀行受惠。金管會是在2014年底發布,將全體國銀不動產放款備抵呆帳提存率,自1%提高到1.5%,銀行業去年幾乎已全數提足。但520後新上任的金管會高層認為,全體銀行不分好壞,將不動產放款備呆提存率,自1%提高到1.5%,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不高」的銀行,是種懲罰,有重新檢討必要。雖然市場認為,1.5%的不動產放款備呆提存率,才實施1年半,就重新檢討,應是金融政策出現「髮夾彎」,但多數銀行都很歡迎。主因銀行過去兩年所倚重的「海外、OBU(國際金融業務)、TMU(金融業務行銷)」獲利,不是被金管會政策就是被景氣打趴。原本還有銀行希望靠財富管理手續費硬撐,沒想到保險局下半年起,不准壽險業再藉放佣「養肥」銀行,銀行財管獲利因而也看衰,此時的確需要政策送暖。金管會高層官員說,原則上,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不高的銀行,可適用1%提存率,但若不動產放款集中度過高,例如房貸加修繕貸款占總放款比率逾4成,還是要增提備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