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18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Linkman wrote:
美國25%的關稅,...(恕刪)
大電視已經是美國民眾的民生必需品,顯示螢幕也是金融和 各行各業的重要生財工具.

面板就像石油,已經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

中國面板產能占全球3成,若一口氣加徵25%關稅,對美國所有民眾和企業衝擊太大. 台灣和韓國業者的產能,短期內很難滿足美國市場的龐大需求.

人民幣已經先急貶10%,來救出口了, 我覺得美國加徵10~15% 可能性較高...


貶值救出口,但石油 鐵礦砂,牛奶,大豆,糧食..等能源,原物料進口成本就大增,外國資金和廠商加速撤離中國,加劇資金外流現象。 中國股市因此大跌,物價通膨不知會不會失控,引爆全面金融風暴.

中國操控人民幣急貶救出口,剛好落了美國的口實,說你利用貨幣貶值,去推動更不正常的貿易,那可能接下來會有更大的一個制裁

人民幣重貶,也連帶影響其他新興國家貨幣跟隨貶值,進口消費力下降. 中國的貨品賣不進去美國市場,也不能賣給資產縮水的新興國家.造成中國 進口,出口數據都衰退.

金管會( 13)日揭露最新金控集團投資情況,今年第2季海外未實現損失高達664億元,為有這項統計以來最大虧損,大陸市場未實現損失最大有240億元。據國內金融業主管透露,人民幣4月以來重貶,造成相關評價損失與匯兌損失,應該是主要原因。

pqaf wrote:
中國面板產能占全球3成,若一口氣加徵25%關稅,對美國所有民眾和企業衝擊太大. 台灣和韓國業者的產能,短期內很難滿足美國市場的龐大需求. ...(恕刪)


才3成...(中國國內需求)佔(世界需求)幾成?(美國的需求)又占(世界需求)的幾成?

只要對面板的關稅提高到25%,想出口到美國的下游組裝廠就必須把工廠移出中國,並使用(中國製造)以外的面板;
連友達/LG/三星在中國的面板廠都沒有競爭力,其餘7成的面板產能,夠美國用了~

以中國對台灣的強硬/迂腐/驕傲態度,面對美國,牠會收斂?!
台灣的民心與中國共產黨越走越遠,可以推論==>美國棄中國製造,會隨著(男慈禧)習大帝的頑固,而越來越實現!

雖然從最新一輪的談判目標看,美國似乎擱置對中國停止補貼的要求;
可是相對的,必定對補貼的成分,以關稅抵銷~

這種大方略的貿易戰本來就需要點時間...
川普...其實是在漸進達成削減中國製造的目標,
習近平...卻像二愣子般,自以為是在拖遲美國的手段,實際上是把(寶貴的轉移陣地的時間)白白奉送給美國~

等(製造場域)6~7成都從中國轉移到他處,中國的外匯收入沒了,製造基地剩3~4成;
對外民生需求(石油/食糧/高技術產品/...)依舊那麼大...看你還有餘力去幹那些胡作非為的勾當?!

以上的勢頭,從各方的評論與觀點都可以歸納出來.
台灣的面板廠應該是可以從這波世界大勢的劇變中,獲得不錯的利益~

Linkman wrote:
才3成...(中國...(恕刪)

今年全球電視面板產能約 1.55億平方米, 所有大中小尺寸LCD面板產能約 2.1億平方米.
2018年中國境內LCD面板產能約6000多萬平方米,約占全球3成,

但2018年開始大陸的3座 8.6代,和 4座 10.5代以上新世代生產線進入投產高峰期,估計從2018年到2021年 3年間,整體大尺寸面板產能將增加30%、大約是6000萬平方米。 在未來3年,中國境內產能幾乎是翻倍成長. 中國LCD產能在2021年時,將占全球將近5成,

另外,LGD也在韓國擴產 OLED TV G10.5面板產能,鴻海美國的G10.5 則是未定案.


2018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達2239萬台,零售面積達1468萬平方米。全年估計約 4800萬台,面積約3400萬平方米,
單就電視面板產能面積來算, 0.34/1.55 =21.9% , 中國約消耗全球電視產能的 22%.


中國境內製造彩電一年約 1.7億台,其餘5千萬台,可能在墨西哥,印尼,印度,東歐....新興國家靠廉價勞力生產.

北美去年進口約4100萬台彩電,,面積我推估約2700萬平方米,約消耗全球電視產能的 18%.
(其中有53%,2250萬台是直接從中國境內製造,其餘可能是在墨西哥製造,部分是韓國日本原裝進口)
( 美國人口才3.3億人+加拿大人口3700萬人,每年買4千萬台電視幹什麼? 也許美國家庭至少有兩台電視,再加上商場,旅館的需求吧 )


中國和北美兩大市場約消耗全球面板 4成產能.
鴻海美國G10.5廠未來就算量產,也只能滿足 北美市場 3成需求.
聽說鴻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是六代廠非十代,且台廠設備商據說如要接單
必須跟廣州十代廠一起綁標 , 所以我猜這應也是某家設備商近期股價強的
原因,如果此消息為真實的話,那十代廠就少一座了,如果明年大陸市場需求
也從32吋順利升到43吋,那更加能去化非常大的面板產能,我想這應該更可
以紓解面板產能過剩問題吧!!
大陸的面板產能將在三年後 倍增,導致全球整體產能大增3成.

中國產能供過於求的危機迫在眉及, 中國與其坐以待斃,被動等待 台韓舊廠關廠,來解救中國面板報價崩盤的危機.
大陸業者誓必自己要主動,全力促成 大尺寸化 加速進行.

新興國家(墨西哥,中南美洲...)仍在大量使用23.6吋這種小電視,中國業者應該會希望推動 32吋來取代23.6吋LCD和 CRT TV, 
已發展國家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 32吋需求,未來也可能往 43吋轉移.

從23.6"跳增到 32",面積多1.8倍.
從 32" 跳增到 43" ,面積也是多1.8倍.
兩種市場趨勢,都能夠幫助中國消耗大量產能.

鴻海美國G10.5 目前雖有可能暫緩, 但 門外漢 惠科安徽滁州的另一座 G8.6 15萬片的超級大廠,去年9月底動工,前幾天新聞照片,廠房的主體結構已準備封頂.
惠科甚至還打算在河南鄭州 再蓋一座 11代廠,已經簽約,但不知動工了沒.

已經量產的 中電彩虹 和 惠科重慶  8.6代廠,背後就是有台灣技術團隊的力挺,近幾年才敢大肆擴建 8.6代廠,台灣業者現在才來感嘆苦日子要開始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阿...
8y802918 wrote:
如果明年大陸市場需求
也從32吋順利升到43吋,那更加能去化非常大的面板產能,我想這應該更可
以紓解面板產能過剩問題吧!!


32跟43面板價差約30USD
要發生取代效應難度頗高

43若要降到32的價格水準,在G10.5生產應該是不敷成本

從消費者行為來看,會去買32的大多是價格敏感度高的族群,43若是賣的不夠便宜,很難打動這些消費者

再者32非中國市場的主要尺寸


堂堂年薪幾千萬 的 CEO,不小心觸法,也得入監服刑900多天, 這罪真重.
pqaf wrote:
大陸的面板產能將在三...(恕刪)


連續幾篇一直強調大陸產能倍增,台灣苦日子,好奇問一下你是要表達友達永遠都不會超過15元了是嗎?

qtp006 wrote:
連續幾篇一直強調大...(恕刪)


花生突破盲腸了

qtp006 wrote:
連續幾篇一直強調大陸...(恕刪)


版主要表達的是...
本來以為配息下來可以買到低點12元,沒想到股價在12.75元就止住了...很嘔...所以看能不能多踹幾下,踹到12元可以加碼買進。

可惜事與願違...竟然持續往上漲到13.2元了~
  • 38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